門診資訊
|前言
對於家屬而言,看著自己的親人因腦傷而產生的精神症狀,會讓人感到無助和心痛。然而,精神症狀也是腦傷後常見的後遺症之一。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從精神科的立場,向家屬介紹腦傷後常見的精神症狀以及治療方式,希望能幫助家屬更了解腦傷病人所面臨的困境,並給予適當的支持和協助。
一 、腦傷後常見的精神症狀
腦傷後常見的精神症狀包括:瞻妄(Delirium)、憂鬱症(Depression)和失智症(Dementia)。瞻妄是一種短暫但嚴重的精神狀態,病人可能出現幻覺、妄想、認知障礙、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憂鬱症是一種情緒障礙,病人可能出現情緒低落、失去興趣、無力感、自責等症狀。失智症是一種長期的認知障礙,病人可能出現記憶力減退、語言障礙、判斷力下降等症狀。
這些精神症狀會對腦傷病人的康復產生重要影響。例如:瞻妄可能會影響病人對治療的配合和康復進程、憂鬱症可能會影響病人對康復的積極性和效果、失智症可能會使病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難。因此,當家屬發現腦傷病人出現這些精神症狀時,應及時就醫並獲得專業的治療和幫助。
二、治療方式
治療腦傷後的精神症狀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多種治療方式的組合使用。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家屬的積極參與和支持。
藥物治療是治療腦傷後精神症狀的重要手段之一。藥物可以減輕瞻妄、憂鬱和失智症的症狀,使病人的情緒穩定,提高生活品質。然而,藥物治療並非萬能的,需要醫生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的藥物,並在治療過程中注意藥物的副作用和病人的身體反應。
心理支持是治療腦傷後精神症狀的另一個重要手段。家屬可以提供病人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勵,幫助他們積極面對康復進程。心理治療可以藉由認知行為治療、支持性心理治療等,幫助病人調整情緒,解決壓力和焦慮等問題。
職能復健是治療腦傷後精神症狀的另一個重要手段。職能復健可以幫助病人恢復語言能力、記憶力等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從而提高生活品質。言語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等可以制定個性化的康復計劃,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進行康復治療。
最後,需要提醒家屬,治療腦傷後精神症狀需要時間和耐心,不能急功近利。家屬需要理解病人的情況,給予他們足夠的支持和關愛,幫助他們重拾信心,走向康復之路。
三、多專業合作綜合治療模式
多專業合作綜合治療模式是指將打破科別界線,把多種治療方式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整體化的治療計劃,以達到最佳的康復效果。這樣的的優點在於可以根據不同病人的病情、需求和特點,設計出個性化的治療方案,並且可以綜合利用各種治療方式的優勢,提高康復效果。例如:對於憂鬱症症狀較為嚴重的病人,可以同時使用藥物治療和心理支持,以提高治療效果。
然而,綜合治療模式也面臨著一些挑戰。首先,不同治療方式之間存在著交互作用,有些藥物可能會影響心理治療的效果,需要慎重使用。其次,多專業治療模式通常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需要有醫療機構的支持,才能實現。為此,本院成立腦創傷團隊,透過定期討論,照會聯繫提供病人最好的照顧。
四、結論與建議
對於家屬而言,看著腦傷病人產生的精神症狀可能讓人感到無助和心痛。但是,治療腦傷後精神症狀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家屬的積極參與和支持。
以下是一些建議:
- 學習更多關於腦傷和相關精神症狀的知識,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協助病人。
- 盡早就醫,尋求專業的治療和幫助。
- 積極參與病人的康復過程,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勵,幫助他們積極面對康復進程。
- 與醫生和治療師合作,共同制定治療計劃,並注意藥物治療的副作用和病人的身體反應。
- 在病人的康復過程中,家屬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尋求支持和協助。
例如:參加病友家屬講座或加入病友支持團體。
最後要記住的是,腦傷後的精神症狀是可以治療的。家屬的支持和積極參與是治療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幫助病人更快地恢復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