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讀書沒有興趣了 談小朋友心情不好
小莉(化名)是個四年級的小學生,最近幾個月來,他的成績突然下滑,媽媽帶著他來到門診,希望找出原因。 媽媽焦慮地跟我說「他以前功課都還不錯,但現在作業總是拖延,好像一點動力都沒有,老師還說他上課常常發呆。」...
閱讀更多
憂鬱症照顧者的壓力調適 走過黑暗,迎向陽光
- By 柳營奇美醫院 黃曉齡|護理部4樓D區 護理師
隨著社會結構及生活型態的改變,憂鬱症狀存在的年齡層從青少年到老年都有,對社會及家庭造成莫大的影響。世界衛生組織估計,2030年憂鬱症會由2004年造成全球社會經濟負擔第三名的疾病,上升到第一名。另外,憂鬱症病人的負面情緒除了傷害自己外,也影響到別人,想不開而自殺的病人亦不在少數,對家庭及社會投下不定時炸彈。...
閱讀更多
老人憂鬱症的非典型症狀
- By 奇美醫院樹林院區 林進嘉|精神醫學部 主治醫師
那天65歲的陳女士在大女兒陪同下返診,步伐輕快、表情輕鬆,剛坐下來就表示自己好很多了,讓筆者也為之高興不已。記得三個月前初診時,陳女士焦慮不安、面容愁苦來到診間。自述頭暈、頭痛、無力、腳背麻、走路動作緩慢,且一直擔心沒有發生的事,甚至覺得自己的氣不順,全身都被毒氣廢氣堵住了,筋都不通,生不如死。她在外院已治療三、四個月,卻似乎愈來愈嚴重。...
閱讀更多
恐慌症
- By 奇美醫院樹林院區 張鳳麟|精神醫學部 主治醫師
恐慌症是一種較嚴重的焦慮狀況,病人會經歷突如其來的強烈恐懼感,並伴隨顯著的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包括:心悸、呼吸困難、喉嚨有異物感、出汗、顫抖、胸痛、手腳冰冷等。這些症狀通常在幾分鐘內就達到高峰,並可能導致病人誤以為自己有嚴重的身體疾病,如:心臟病。...
閱讀更多
走過幽谷 陪伴憂鬱病人跨越迷霧
- By 奇美醫院樹林院區 李宜峰|精神醫學部 職能治療師 小組長
案例:「56歲的美雪(化名)經歷多次情緒低落、生活困境與家庭壓力的挑戰,但在職能治療的介入下,透過運動、工作強化與生活型態的調整,重新適應生活。」...
閱讀更多
重大外傷後的心理重建之路 認識創傷後症候群
- By 奇美醫院樹林院區 郭亭妘|精神醫學部 臨床心理師
臨床場域中,時常會聽到病人或家屬在經歷創傷事件後,經驗到許多無力、不滿及挫折。當我們或是身邊的親友遭逢突如其來的重大外傷事件時,除了需忍受身體上的疼痛,也需接續處理一連串的問題,例如:就醫安排、生活照顧或是官司問題,讓人感到身心俱疲。突然之間,生活好像都亂了步調,打亂了原本安穩的生活。...
閱讀更多
失去熱力的小太陽:談青少年憂鬱沉迷網路
- By 奇美醫院樹林院區 鄭琬霖|精神醫學部 主治醫師
當懵懂的兒童逐漸長成青少年,這些孩子就像初升的小太陽,充滿朝氣與無限的可能。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家長和老師發現,原本充滿活力的孩子漸漸變得失去熱力,彷彿陽光被烏雲遮蔽。在這片陰影背後,可能隱藏著青少年憂鬱症和網路成癮的雙重問題。...
閱讀更多
憂鬱症病人的自我照顧健康飲食、規律運動與睡眠管理
- By 奇美醫院樹林院區 林懿弘|護理部 居家護理師
憂鬱症是一種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對個人的情緒、思考和行為產生深遠影響。專業治療是對抗憂鬱症的重要環節,但自我照顧同樣不可忽視。良好的自我照顧習慣可以讓治療更有成效,進而改善生活品質。而提到憂鬱症病人的自我照顧,健康飲食、規律運動與睡眠管理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閱讀更多
一起找回陽光:憂鬱症住院病人的照護心法
這十二年間,我在精神科急性病房工作,見證了無數憂鬱症病人與疾病共處的掙扎和努力地學習疾病的復原照顧。也從中發現這份工作雖然充滿挑戰,但每當看到病人在黑暗中找到一絲光明時,那份滿足感是無可比擬的。然而憂鬱症是在精神疾病中很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它不只影響病人的情緒,也會影響到生活的各個層面。住院治療的目的是提供一個穩定、安全的環境,幫助病人「在急性期」得到有效的治療和支持。和大家分享五個護理照顧的重點,讓我們一起了解如何陪伴這些病人。...
閱讀更多
甚麼是自律神經失調?如何檢測?如何治療?
- By 奇美醫院樹林院區 黃隆正|精神醫學部成人精神科 主任
在現代社會中,壓力和焦慮已成為許多人生活中的常態。這些情緒不僅影響心理健康,還可能對身體健康造成負面影響。自律神經系統(ANS)在調節身體的生理反應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心率變異性(HRV)作為一種評估自律神經功能的指標,越來越受到關注。本文將介紹HRV的基本概念、測量方法及其對健康的意義。...
閱讀更多
揭開面紗、迎向陽光
- By 奇美醫院樹林院區 謝光煬|精神醫學部 主治醫師
人類之所以異於禽獸,是由於擁有發達的大腦額葉,因此,得以脫穎而出,成為萬物之靈。人的精神狀態,包括:情緒、知覺、思考、認知、言談、行為等層面,都是大腦功能的表現,其背後的神經生理機轉極其精妙與繁複,千百年來吾人猶未能了解其全貌。或許是因為不明就裡,至今人們對於精神疾病仍有太多的刻板印象與誤解,造成對於精神病人的疑慮與排斥。縱然冰凍三尺,身為精神醫療工作者又豈能坐視,總要努力設法化解。...
閱讀更多
紋身
- By 奇美醫院樹林院區 高霈馨|精神醫學部高齡精神醫學科 主任
絢爛的花火侵吞順流而下的汽油,甫在腳邊的烈焰如鬼魅撲到眼前,火炙身的痛楚隨之襲來,令人驚懼。安非他命配酒模糊疼痛、扭曲視線,紅黑色的魅惑在跳著豔麗的火舞。終究,火燄包裹全身,疼痛爆擊每吋皮膚,惡火吞掉尖叫。被火點醒的短暫清明,阿梵發現自己離死亡那麼近,他以為可以得到解脫、換來幸福,但是,並沒有,他哭了起來,很痛、很疼,落下的淚在高溫中蒸發。...
閱讀更多
藉酒澆愁愁更愁 談憂鬱與酒精
- By 奇美醫院樹林院區 張志誠|精神醫學部成癮防治科 主任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道盡了許多人對於飲酒的情境與看法。在當代社會裡,酒精飲料在生活裡無所不在。我們自幼受到文學藝術作品的薰陶,廣告、親友、社交互動等環境的耳濡目染下,品酒成為高尚、享受生活的象徵。婚喪喜慶、送別迎新、歡樂相聚、社交應酬、相思情苦、煩悶緊張、人生失意、輾轉難眠時,酒精似乎成了因應各種情境的萬靈丹!然而,喝酒真的是解憂良藥嗎?...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