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二年間,我在精神科急性病房工作,見證了無數憂鬱症病人與疾病共處的掙扎和努力地學習疾病的復原照顧。也從中發現這份工作雖然充滿挑戰,但每當看到病人在黑暗中找到一絲光明時,那份滿足感是無可比擬的。然而憂鬱症是在精神疾病中很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它不只影響病人的情緒,也會影響到生活的各個層面。住院治療的目的是提供一個穩定、安全的環境,幫助病人「在急性期」得到有效的治療和支持。和大家分享五個護理照顧的重點,讓我們一起了解如何陪伴這些病人。
- 建立信任感-讓病人感到安全和被理解
很多憂鬱症病人住院初期,會感到陌生、恐懼和不安,尤其是第一次住院的人,可能覺得自己被「困住」了,或對治療感到抗拒。這時,護理師的角色就非常重要,我們會用溫柔的態度和耐心,向病人介紹病房的環境、作息規定和治療計畫,讓他們了解我們不是來限制他們的,而是來幫助他們的。舉例來說,如果病人表現出不想講話或情緒很低落,我們會先用簡單的問候開始,比如:「今天感覺怎麼樣?有沒有哪裡不舒服?」如果不想說話,也不要逼迫他們,我們會靜靜地陪在一旁,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關心。有時候建立信任感不在於說了多少話,而是能不能讓病人感受到我們的支持和陪伴。
- 安全管理-預防自殺和自傷行為
憂鬱症病人在情緒低落的時候,有時會有強烈的自殺或自傷念頭,這是我們必須密切關注的部分。我們會定期進行「自殺風險評估」,了解病人是否有這些想法或行為,並依據情況調整護理計畫。舉個例子,如果有病人表達「覺得活著沒意義」或者「想要結束生命」,我們會立即通知醫師,並加強密切每15分鐘觀察一次。病房內會移除可能造成傷害的物品,例如:刀子、玻璃物品,甚至是一些看似無害的短繩子或塑料袋。我們也會根據病人的情況,安排護理人員的頻繁巡視,必要時甚至會有專人一對一看護,確保他們的安全。
- 藥物管理-幫助病人穩定情緒
藥物是治療憂鬱症的重要一環,但很多病人對藥物會有疑慮,比如擔心藥物的副作用、上癮問題或覺得吃藥沒用。我們會先耐心解釋這些藥物的作用,告訴病人這些藥物不是讓人「變傻」或「控制心智」,而是幫助大腦中和憂鬱症最相關的兩種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serotonin與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來達到平衡,減少憂鬱和焦慮的感覺。在用藥期間,我們會密切觀察病人的身心反應,隨時向醫師反饋,確保用藥的安全性和效果。如果病人有任何不舒服的情況,我們會馬上告知醫師,調整藥物的種類或劑量,讓病人逐漸適應治療,建立對藥物治療的信心。
- 情緒支持與陪伴-讓病人感受到被接納
憂鬱症病人常常覺得沒有人理解自己,甚至會覺得自己只是「拖累」角色。護理師在這個時候,要成為他們的「心靈夥伴」,會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感受,但不強迫一定要說。我們會告訴他們:「無論你現在感覺多麼糟糕,這都是正常的。你不需要壓抑自己的情緒,我們都在這裡聽著。」病人可能會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或是「不值得被愛」。我們會用一些具體的例子,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價值,比如:「你今天雖然心情不好,但你還是願意起床來到活動室坐一坐,這是很大的進步!」這些正向的回饋,能幫助病人重新建立自信,慢慢地接受自己,並相信未來是可以改變的。
- 家庭參與和支持-幫助病人重回社會
家人的支持對病人康復也很重要。我們會邀請家屬參與家族會談,幫助他們了解憂鬱症的成因、症狀和治療方式。這樣在病人出院後,能更好地提供情感支持,並學習如何在生活中避免一些可能引發病人情緒低落的情境。也會鼓勵家屬多給予耐心和關愛,避免用一些指責或負面的話語來面對病人。因為病人在情緒低潮期,對於負面的話語會特別敏感,容易讓他們覺得自己被否定,甚至加深病情。
以上這些護理重點是護理師每天在病房裡和病人互動中所累積的經驗,目的是希望能幫助他們在住院期間得到最好的照顧和支持,為出院後的生活打下基礎,並在出院後擁有重回健康生活的信心與力量。也期許大家能多多關心身邊有心理困擾的朋友和家人;如果你或你認識的人正在面對這樣的問題,不要害怕尋求幫助,我們都在這裡,陪你一起走過這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