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面紗、迎向陽光

  • By 奇美醫院樹林院區 謝光煬|精神醫學部 主治醫師

門診資訊


人類之所以異於禽獸,是由於擁有發達的大腦額葉,因此,得以脫穎而出,成為萬物之靈。人的精神狀態,包括:情緒、知覺、思考、認知、言談、行為等層面,都是大腦功能的表現,其背後的神經生理機轉極其精妙與繁複,千百年來吾人猶未能了解其全貌。
或許是因為不明就裡,至今人們對於精神疾病仍有太多的刻板印象與誤解,造成對於精神病人的疑慮與排斥。縱然冰凍三尺,身為精神醫療工作者又豈能坐視,總要努力設法化解。
一般而言,「精神疾病」(mental illness)指的是精神狀態出現異常,導致日常生活、人際關係或社會職業功能發生障礙。這樣的情況對你我來說其實並不陌生,例如:焦慮、憂鬱、失眠等,都是常見的問題,當中有不少與壓力有關;有些則屬於弱勢,例如:智能不足或失智,需要他人的協助和照顧。大多數的精神病人就生活在你我之間,與大家相安無事。
至於重大精神疾病,例如:思覺失調症、躁鬱症的病人只佔少數,在持續治療下亦多能維持病情的穩定,與眾人和平共處。
精神病人當中有極少數,呈現明顯與現實脫節的怪異思想或奇特行為,無法處理自己的事務。這種情況稱為「精神病狀態」(psychotic state),也是精神衛生法所定義的「嚴重病人」,其判斷能力受到妄想或幻覺的影響,可能在社區出現紊亂干擾、攻擊破壞、自傷傷人等行為。這些嚴重病人值得你我特別留意,必要時應向警消或衛生單位通報,以協助他們得到妥善的治療與安置。
不幸的是,極少數精神病人妨礙社會秩序與安寧的事件,在媒體渲染下動輒搶佔頭條版面,造成以偏概全的印象,使得精神疾病遭到污名化,精神病人被當做社區的不定時炸彈。一般民眾在疑懼之餘,亦可能產生諱疾忌醫的心理。
臨床工作中不難發現,許多民眾對於看精神科懷有自覺或不自覺的抗拒,延誤就醫的情況屢見不鮮。畢竟精神狀態的異常往往造成生活上的失能,求援似乎意味著承認自己失去了掌控生活的能力。要踏出求助的第一步,確實並不容易。
有些人在面對壓力與挫折時習於壓抑、隱忍。他們通常自我要求高,重視對外的形象,不願造成別人的困擾。即使已經不堪負荷,依然咬牙硬撐,遲遲不肯求援,直到病情惡化,痛不欲生。有的甚至已經做出割腕、吞藥、燒炭自殺的舉動,被送到急診室以後仍然拒絕精神科的協助。
也有些人不願面對挫折與負面情緒,選擇以酗酒、嗑藥等方式來逃避現實,尋求慰藉。結果卻是亂性、傷身、成癮,難以自拔,衍生出更複雜的問題。
還有些人在壓力之下只專注於身體上的反應與症狀,卻忽略了精神狀態上的變化。他們可能因為心悸、胸悶而去看心臟科,因為頭痛、暈眩而去看神經科或者因為腹痛、便秘而去看腸胃科,做遍了各種檢查都找不出毛病,但就是不認為自己該看精神科。
在台灣,法律對於精神病人權益的保障領先亞洲,期待精神病人都能得到適當的治療與照顧,在社區裡安居樂業、不受歧視。然而在實務上,距離這樣的理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期盼本文能有助於揭開精神疾病的神秘面紗,稍解一般民眾的疑慮。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社區精神復健中心的成立可以不再受到民眾的抵制;心靈受苦的人們可以不再躲在幽暗的角落,能夠在你我的關懷鼓勵之下走出來,尋求專業的協助,迎向陽光,擁抱世界。

遠離憂鬱、迎向陽光

我對讀書沒有興趣了 談小朋友心情不好

奇美醫院樹林院區 林健禾|精神醫學部 部長

憂鬱症照顧者的壓力調適
走過黑暗,迎向陽光

柳營奇美醫院 黃曉齡|護理部4樓D區 護理師

老人憂鬱症的非典型症狀

奇美醫院樹林院區 林進嘉|精神醫學部 主治醫師

恐慌症

奇美醫院樹林院區 張鳳麟|精神醫學部 主治醫師

走過幽谷 陪伴憂鬱病人跨越迷霧

奇美醫院樹林院區 李宜峰|
精神醫學部 職能治療師 小組長

重大外傷後的心理重建之路
認識創傷後症候群

奇美醫院樹林院區 郭亭妘|精神醫學部 臨床心理師

失去熱力的小太陽:
談青少年憂鬱沉迷網路

奇美醫院樹林院區 鄭琬霖|精神醫學部 主治醫師

憂鬱症病人的自我照顧
健康飲食、規律運動與睡眠管理

奇美醫院樹林院區 林懿弘|護理部 居家護理師

一起找回陽光:
憂鬱症住院病人的照護心法

奇美醫院樹林院區 莊英櫻|急性病房 護理師

甚麼是自律神經失調?
如何檢測?如何治療?

奇美醫院樹林院區 黃隆正│
精神醫學部成人精神科 主任

揭開面紗、迎向陽光

奇美醫院樹林院區 謝光煬|精神醫學部 主治醫師

紋身

奇美醫院樹林院區 高霈馨|
精神醫學部高齡精神醫學科 主任

藉酒澆愁愁更愁 談憂鬱與酒精

奇美醫院樹林院區 張志誠|
精神醫學部成癮防治科 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