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職業災害個案的心理復健 以腦部損傷病人為例

  • By 佳里奇美 黃于瑄|復健科 臨床心理師
據大眾所悉知的職業災害範疇中,導致腦部損傷的原因大多來自「上下班途中的交通事故」;少數係於工作中,因工作環境或器械操作之故,導致腦部損傷。當然,有些工作場域,會接觸化學物質、吸入性物質,也可能因防備不全,使得有害物質侵入體內,進而造成腦神經損傷,變成非創傷性腦部損傷。而本文,主要想談談「創傷性腦部損傷」之個體,如何進行相關的功能訓練、後續銜接回職場的歷程,以及心理層面的困難與協助之方。
腦部損傷,可據個體的腦部結構損傷狀況、注意力功能、記憶力功能或執行功能…等功能表現,分成十個層級(詳可參見 Rancho Los Amigos Scale);不同的層級,個體所面臨的困難與挑戰均不同。而得經訓練,並在穩定環境結構下返回職場的個體,通常是於第七層級(或以上)之個體。然而,雖可返回職場,腦部損傷的個體仍然會面臨不小的挑戰。
不論是否得以返回原職場,腦部損傷的個體需要面對的一個重大挑戰,就是「面對自己的能力變化」。
於日常生活中,我們得以勝任各種挑戰,需要大腦很多功能一同協作。試想,當注意力難以集中或維持,亦或難以穩定記得當前要做的事情、接下來安排的事情,又或難以穩定安排事件進行的順序…等;於上述情況下,生活與工作很可能會陷入一片混亂。而覺察自己能力不足,以致自己陷入此混亂,是對個體的一大衝擊與挑戰。
基於上述情況,首要任務即是進行腦部功能的訓練;除了配合臨床心理師的介入策略外,日常的訓練也須不斷持續。而返回職場的過程中,也可藉由職業重建系統的協助,協助個體釐清當前的職業能力、協助調整職務內容與環境安排或媒合適合的工作崗位。
除了腦部功能的訓練以外,個體對自己狀態的認識,以及後續的適應跟調適,也是很重要的一環。日常生活的困難,以及生活周遭旁人的回應,都會讓個體經驗到自己跟過去不一樣;但或許我們都很難在第一時間了解自己面對的困境,到底是由什麼造成。而「不了解」的情況下,會讓個體難以想到解決方法,情緒困難與調適困難也會伴隨而至。是故,「了解」,是改變的重要起點;讓個體理解自己可以做到、不能做到以及可以解決的方向/方法,是後續改變與調適的第一步。而生活中的親友,也可以配合臨床心理師調整日常回應的方式,讓個體更能去覺察自己「可行」或「可調整」的部分;如此,個體才不會因為一直關注自己的「不能」,而感到更加受挫。
此外,「尊重個體的能力展現」,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讓個體「盡可能自己完成可行的事務」,不僅可做為日常功能的練習,也更能讓個體感受到自己還有很多能力可以展現。而當個體觀察到自己的能力,也能更加肯定、相信自己還有繼續前進的機會;而這一個信念,也能讓個體更有機會投注心力,更專注於各項功能復健,也能作為個體持續前進的重要動力來源。

勞工好健康 預防最重要

家庭支柱者的健康全方位

佳里奇美 柯俊宏│家庭醫學科 主任

職業醫學與勞工健康:職業醫學的發展

佳里奇美 杜明道│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職業醫學科 主治醫師

工廠常見疾病及其預防

佳里奇美 周小軒│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肺癌的哨兵: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 (LDCT )
診斷肺癌的重要性

佳里奇美 廖光明│內科部 部長

戒菸ㄟ氣力~底「佳」嘎你傳便便
-談勞工戒菸

佳里奇美 楊素青│護理部 護理師

淺談職業災害個案的心理復健
以腦部損傷病人為例

佳里奇美 黃于瑄│復健科 臨床心理師

生活有職能 復工有可能

佳里奇美 黃晨維│復健科 職能治療師

勞工常見手部職業傷害

佳里奇美 吳承融│復健科 物理治療師

勞工常見脊椎疾病之治療

佳里奇美 施貿翔│骨科 主治醫師

整合式神經痛治療 高頻熱凝+運動衛教
神經外科醫師與健康促進護理師
聯手跨專業合作
有效改善疼痛,促進生活品質!

奇美醫院 洪翊傑│一般醫學外科 主任
│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急診室常見之勞工職業
傷害與預防對策

佳里奇美 陳義憲│急診醫學部急救醫學科 主任

學會環保健康低碳飲食
活出好樣的全民綠生活

佳里奇美 李宜樺│營養科 組長

淺談勞工的職業安全衛生
意識與業主之管理

佳里奇美 陳怡靜│安全衛生管理室 小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