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哨兵: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 (LDCT ) 診斷肺癌的重要性
門診資訊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肺癌在全球仍是最致命的癌症之一。儘管我國肺癌的標準化死亡率已連續九年下降,但仍然是台灣癌症死因的主因。統計至109年,死於肺癌人數佔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19.2%。根據111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死因第一名為惡性腫瘤(癌症)。死亡人數為5萬1,927人,占總死亡人數24.9%,其中癌症死亡率最高的為肺癌。
肺癌的死亡率高,與病人診斷時多為晚期有關。在108年的肺癌確診個案中,有12.3%為第三期、50.1%為第四期,肺癌各期別之間的5年存活率差距極大。
常見人因性危害,包括:姿勢不良、過度施力、高重複動作、振動衝擊與組織壓迫等,如:長期負重所造成之椎間盤突出、高重覆性動作造成腕道症候群、旋轉肌袖症候群等疾病。
過去的研究發現,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是一種有用的篩檢工具,能夠早期發現肺癌,降低重度吸菸者20%的肺癌死亡率。在美國也有提供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篩檢肺癌,並結合戒菸服務。南韓的癌症篩檢計畫,也針對重度吸菸者提供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篩檢肺癌。
台灣女性肺癌病人中僅有5.9%是吸菸者。自103年起,衛生福利部和台灣肺癌學會進行「以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篩檢台灣不吸菸肺癌高危險族群之研究」,其肺癌篩檢結果顯示,50-74歲具有肺癌家族史的人,其肺癌檢出率高於其他不吸菸的高危險族群。
而台灣的此項研究結果在今年也發表在著名國際期刊上。這個全台灣多中心、前瞻性的研究,納入受試者年齡在55至75歲之間,從未吸菸或吸菸不滿10包-年,且戒菸時間超過15年,並擁有以下其中一項風險因素:家族中有肺癌病史、被動吸菸暴露、患有肺結核或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史或在烹飪時未使用排氣設備等因素。符合條件的參與者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檢查,然後在接下來的2年內每年一次,之後每2年進行一次電腦斷層掃描檢查,總共研究時間為8年。影像判讀有異常者,接受影像指引的切片或手術進行肺癌的診斷。在2015年12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期間,共有12,011名參與者(其中8,868名為女性)參與該研究,其中6,009名有肺癌家族史。結果在12,011名參與者中,有318人(2.6%)被診斷出患有肺癌。318名病人中,317名患有肺腺癌,其中246名(77.4%)為肺癌第一期。經過進一步分析後發現,女性、有肺癌家族史和年齡超過60歲與增加肺癌的風險有關。被動吸菸暴露、累積的烹飪時間、不使用排氣的烹飪方式以及先前患有慢性肺部疾病的病史與肺癌無關。
對於從不吸菸的人而言,此研究結果發現,一等親中有肺癌家族史的情況明顯增加了肺癌的風險,並且隨著年齡增長,肺癌的患病率也增加。
從113年開始,對於符合條件者,肺癌篩檢也是癌症篩檢項目之一。有下列任一肺癌風險因子且具健保身分之民眾,每2年1次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攝影檢查。
一、具肺癌家族史:
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若有吸菸情形,應同意接受戒菸服務。
二、具重度吸菸史:
50至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若有吸菸情形,應同意接受戒菸服務)或戒菸未達15年之重度吸菸者。
請符合資格的民眾主動聯繫醫院,積極接受篩檢,以期早期發現、早期診斷,進而進行早期治療。
-
部份內容摘錄:自國健署網站資料與期刊Lancet Respir Med. 2023 Nov 29:S2213-2600(23)003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