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室常見之勞工職業傷害與預防對策
- By 佳里奇美 陳義憲|急診醫學部急救醫學科 主任
佳里奇美醫院重視急重症的醫療品質與服務,為台南海線七鄉鎮的鄉親提供緊急傷病時最好的保障。本院地處佳里區北方佳里興地區,四周環繞佳里工業區,更遠處還有麻豆工業區,亦是勞工遭受職業傷害後的首選醫療單位,本文謹就勞工常見之職業傷害及相關預防措予以簡單說明。
職業災害,目前在《職安法》中有比較明確的定義。所謂「職業災害」,是指在工作場所作業過程中所接觸,或其他職業上的原因導致工作者疾病、傷害、失能或死亡。而職業災害又可區分成兩大塊:「職業傷害」與「職業病」。「職業傷害」是指因勞工在執行職務時受到的「立即性傷害」,在認定時採取事實認定,只要能提出事故證明即可向勞保局申請。「職業病」則是指在執行職務過程中暴露在某些危害因子中,累積下來導致身體產生的疾病,此部分的認定需要透過「職業醫學科醫師」詳細評估,不在本文討論範圍。
在急診常見之職業傷害大概有以下幾項:
- 操作機器或器械時造成的碰撞、壓砸、穿刺、切割傷。輕者會造成肢體或軀幹的表淺性傷口,在急診簡單縫合即可;嚴重者可能造成肌腱或韌帶斷裂、骨折甚至斷指或斷臂,那就需要由骨科或整形外科來接手後續處理。
- 化學物質噴濺導致的五官、皮膚傷害,吸入、吞入或是全身系統性中毒。化學物質五花八門,各類工廠內的化學物質也大相逕庭,依法要有物質安全資料表(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MSDS)提供指引。當勞工受到化學物質傷害需要送醫時,MSDS可提供當班人員初步處理的參考,最好也帶至急診室提供醫師後續處置原則。
- 高處墜落導致頭部、肢體、軀幹的擦挫傷、骨折、脫臼甚至內出血。高空作業應有必要的安全防護設施,但勞工朋友常常忽略一至兩層樓高的工作環境,雖然不算「高空」,但從這種高度摔落,仍有可能產生嚴重傷害,臨床上屢見不鮮。
- 燒燙傷,含熱液燙傷、火焰燒傷、接觸燒傷、化學傷、電傷等。遭遇燒燙傷,務必遵守「沖、脫、泡、蓋、送」的原則先行處理,在現場予以流動的水給予患部降溫(不宜用冰塊直接冰敷),避免塗抹牙膏或菸草等坊間傳說處置,以免造成後續感染。初期降溫對受傷範圍有決定性因素,切莫一時心慌,沒有做任何處理就往醫院衝。
勞工是企業的重要資產,勞工安全更是企業主心中不可輕忽的重中之重,以下建議事項希望可以有效降低勞工職業傷害的風險,同時提升整體工作環境的安全水平。透過全面性的預防措施,不僅能保護勞工的生命安全,還能提高生產力和企業的長期競爭力,敬請各位企業主參酌:
三、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TFCC)撕裂傷: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位於尺側掌腕關節處,也就是小指和前臂的關節處,它是由一個軟骨及韌帶所構成的複合組織,負責穩定手腕、傳遞與緩衝壓力,而它容易在跌倒時手撐地板時或是在手腕做出伸展及旋轉時受到傷害。症狀是容易感到手腕緊繃,並且在做擰毛巾或是騎機車時會感到小指下方疼痛。通常輕微者也會是以穿戴矯具及靜養為主,而較嚴重會需要手術介入。
- 若工作型態以長時間使用電腦為主,請務必避免長時間將手腕固定在伸展或彎曲的姿勢下,中間可以加入短暫休息與伸展的時間,以避免腕隧道的壓力上升。並且注意辦公桌高度,理想的鍵盤和滑鼠高度會落在平行或略低於手肘的高度。敲擊鍵盤時儘量放輕力道,而使用滑鼠時,手腕若需要彎曲,可以在前臂下方放毛巾捲,以保持手腕在正中位置上。
- 若需要搬東西,避免手腕彎曲及過度使用手指以降低媽媽手或三角纖維軟骨受傷的可能性。
- 若需要用到手撐或是推的動作,儘量使用護腕限制手腕伸直的角度,以免傷害到三角纖維軟骨。
在了解這些問題的成因與症狀後,我們應該如何預防這些傷害的產生呢?
-
本文內容參考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網頁及勞工職業災害保險職業傷病審查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