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乖乖~不痛痛~淺談止痛藥物在兒童心導管中的使用
門診資訊
由於醫學科技的進步和診斷率的提高,許多小兒先天性心臟病現今已經可以使用心導管的方式治療,這些心臟病包括:心房中膈缺損、心室中膈缺損、開放性動脈導管、還有肺動脈狹窄。以往如果是複雜的心臟構造問題,經常會需要使用到全身麻醉的方式,搭配食道超音波在手術中去檢查心臟。但是近年來由於超音波發展的進步,以及經驗的累積,有許多心導管手術已經可以使用局部麻醉(奇美醫院主要是採取這個做法),再結合止痛藥和鎮靜藥,就可以讓小病人在手術過程中保持安靜和不感到太多疼痛。過程中,會使用血管內超音波或者是胸前超音波去監測過程,如此一來就可以完成手術了。所以,止痛和鎮定藥物的使用就顯得重要。
在治療性心導管過程中,有個重要的藥物,就是Ketamine(一般人俗稱的K他命),這是個第三級的管制藥品,雖然聽起來是蠻不好的東西,但它卻是在醫療處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物。因為侵入性醫療(像是打針),往往會帶來疼痛、焦慮、恐懼…!對小朋友來說,光是說要打針,那個恐懼感就會讓小朋友大哭大鬧,讓家長和醫護人員沒辦法處理!
因此,這時Ketamine的功能就派上用場了,它具有特殊功能(解離dissociation,就是讓中樞神經和感官產生解離),打到體內後可以產生止痛(analgesia)、鎮靜(sedation)、失憶(amnesia),卻不會影響呼吸心跳…等功能。我在操作心導管手術的過程中,要是聽到小朋友開始發出聲音,身體開始扭動,就知道藥效快過了,就會請護理人員從點滴裡再加一些Ketamine,小朋友就會很快又「睡著」了!另外這個藥物還有個好處,就是手腳的肌肉不會癱瘓,小朋友手腳還是會動,也能咳嗽,呼吸不受影響。所以在局部麻醉的心導管手術中,它是一個重要的藥物。一般治療劑量是1.5-2.0mg/kg/dose,但是為了避免分泌物太多,一次給1mg/kg/dose,就能夠達到目的,也可以維持大約30分鐘小朋友的「睡覺」時間。
心導管治療和檢查,簡單說就是在大腿內側的血管打兩個針,沿著血管把無菌的管子送到心臟,再去各個地方量測壓力,有的時候還會用顯影劑照相。當檢查做完,就可以針對問題去治療了。像是心房或心室中膈缺損,就可以用關閉器把缺損塞起來。手術結束後,只有那個關閉器會留在心臟,其他的導管和導線都會移除,手術後大腿只會留有兩個針孔,也不用縫合,通常換藥個幾天就會癒合了。
用心導管治療心臟病,比起開心手術相對地較為安全,但是還是有一定的風險,所以在檢查前仍要請家長填好同意書。這些風險像是: 局部血腫、低體溫、過敏、心律不整、缺氧、嘔吐、猝死。醫師會在手術前經過充分的準備以及團隊的妥善準備,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這些風險。要強調的是,使用止痛藥物和鎮靜劑在小兒心導管手術中是一項高度專業的醫療程序,需要受過良好訓練並擁有豐富經驗的醫療團隊來執行。
近年完成的幾個手術,包括:三個心房中隔缺損(ASD)關閉手術、三個開放性動脈導管(PDA)關閉手術、四個肺動脈撐開術以及數個診斷性心導管,都是用這種局部麻醉的方式進行,手術後病人和家長都很滿意。Ketamine在這一過程中扮演止痛和鎮靜的重要性,是一個值得使用的藥物。最後,如果您有具體的問題或關注或是有關於兒童心臟的問題,建議您來本院諮詢兒童心臟醫師,以獲得更多詳細資訊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