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釋放再生注射合併營養治療解除「頸源性眩暈」
- By 奇美醫院 陳貞吟|麻醉部 部長
- |疼痛科 主任
門診資訊
|神經釋放再生注射合併營養治療,解除頸源性眩暈
案例:
62歲的男病人,3年前一次跌倒,意外撞擊左後側頭頸部,雖然就醫治療,檢查確認沒有腦震盪及腦出血等問題,但之後開始出現左側頸部痠痛及偶發性眩暈,尤其有人從左側拍叫他時,瞬間轉頭動作往往產生一陣嚴重眩暈,需立即趴桌或躺床休息20~30分鐘,造成生活上非常大困擾,期間做過影像學與神經學(腦電波及神經傳導)檢查但皆無異常;因為反覆眩暈,最後被轉診到奇美醫學中心疼痛科陳部長門診治療。
陳部長檢查O先生頸部,X光發現有頸椎過直,理學檢查顯示左後頸肌群僵硬併有輕度疼痛,應是後腦部遭受撞擊,產生揮鞭損傷後的頸部肌筋膜炎,加上神經受到拉傷,導致頸部神經傳入腦神經系統出現異常,造成病人產生「頸源性眩暈」。同步評估O先生營養狀況,也發現有維生素D缺乏情況,於是先以高劑量的維他命D治療。
由於病程已經3年,接續安排O先生接受「再生注射治療」,在超音波引導下施行「大枕神經與後頸部深筋膜間」水解離神經釋放療法,第一次注射治療後,眩暈現象改善,接著每月一次,經過三次再生注射的療程,明顯改善後頸肌群僵硬與疼痛,頸源性眩暈也完全消失,迄今病況穩定,病人非常滿意治療的結果。
|頸源性眩暈恐成門診常客,超音波引導再生注射治療解頑疾!
1955年由英國醫師提出「頸源性眩暈」概念,這是車禍(突然煞車或是被後面來車追撞)或創傷(跌倒或練舞/武等)導致頸部骨關節炎、肌筋膜炎及神經受到拉傷所致。由於後頸部有大量的「本體感覺神經」分布,尤其後頸上半部若頸部神經傳導系統出現異常,易造成非特異性身體平衡失調情況,往往會產生所謂「頸源性眩暈」。不但造成個人生活品質下降,一部分病人更成為門診常客,藥物治療往往效果不佳,此時在超音波導引下施行「大枕神經與後頸部深筋膜間」水解離神經釋放再生注射治療是一個不錯的治療選擇。
|多補充維生素D可緩解肌筋膜疼痛及加速神經損傷痊癒速度!
意外撞擊可能造成頭頸部血管損傷與腦出血等嚴重狀況發生,也可能傷及頸部骨關節、肌筋膜及神經,而當維生素D缺乏時,會延緩肌筋膜及神經損傷痊癒速度;另外,病狀經再生注射治療痊癒後,良好營養狀況是維持療效、降低復發率的重要因子,因此須同步治療。
|介入性疼痛治療阻斷疼痛的惡性循環,適合各種年齡!
「水解離神經釋放療法」是介入性疼痛治療的一種技術,一個療程需3~4次注射。每月注射治療一次、每次需時約30分鐘。醫師依解剖相關位置,輔以影像導引,將注射細針帶到目標神經旁,使用5%葡萄糖水或PRP來調控神經平衡,釋放被夾擊的神經而達到治療目標。介入性疼痛治療具有低風險、低侵入性、副作用少、治療時間短的優點,且不需全身麻醉也沒有傷口,適合各種年齡層的病人施行。
奇美醫學中心疼痛治療團隊對於頸源性眩暈治療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及完整的治療程序,且能依照病人的病況,制訂治療計畫,有效幫助病人早日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