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資訊

肺阻塞藥物治療是為了降低病人症狀、急性發作的頻率和嚴重度、改善病人健康狀態並增加運動耐受力,依給藥途徑,可分為吸入型及口服型藥。吸入型藥物主要是吸入型支氣管擴張劑及吸入型類固醇,吸入型支氣管擴張劑可以直接作用在肺部,治療效果最好,因此是治療肺阻塞主要藥物。近年來新型長效型乙二型交感神經刺激劑(LABA)和長效型抗膽鹼藥物(LAMA)陸續研發出來,臨床上也證實可有效改善肺阻塞症狀及肺功能,且無明顯副作用,只要一天一次~二次,更方便的給藥就可以有效控制疾病,避免病情惡化。因此,目前在國內外學會指引,對於穩定型肺阻塞病人,建議使用長效劑型支氣管擴張劑做為維持治療。
支氣管擴張劑是肺阻塞治療的主要藥物,常用藥物包含:乙二型交感神經刺激劑(β2-agonists)、抗膽鹼藥物(anticholinergics)。支氣管擴張劑可以藉由吸入、口服、皮下或靜脈注射給予,但對於肺阻塞病人,吸入劑是最好的投予方式,因為可在呼吸道發揮最大效果,而較少發生全身性副作用。而吸入劑型之藥物必需靠吸入器(inhaler)投與藥物,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吸入器有定量吸入器(metered-dose inhaler,MDI)、乾粉吸入器(dry powder inhaler,DPI)、緩釋型氣霧吸入器(soft mist inhaler)及小容積噴霧器(small volume nebulizer,SVN),使用方式都不同,應依據病人情況與吸入裝置使用方法及配方,選擇適合病人的吸入劑。新一代的藥物在療效與安全性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而新發展的吸入器也更加容易使用,且提高了藥物輸送至肺部的效率。這些藥物與吸入器的進展是目前肺阻塞臨床療效顯著改善之原因之一。
一般建議處方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給所有的肺阻塞病人,做為急性惡化時的用藥。當間歇使用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仍無法有效控制症狀或疾病嚴重程度較高時,建議常規使用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而對於穩定期肺阻塞病人,LABA(長效型乙二型交感神經刺激劑)or LAMA(長效型抗膽鹼藥物)都可使用,對於單一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正確使用後仍無法改善症狀,或疾病嚴重度較高的病人,可以考慮合併兩種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LAMA+LABA)使用。建議使用單一吸入器以提高病人用藥的順從性。
對於合併氣喘的肺阻塞病人或使用吸入型長效支氣管擴張劑症狀仍未改善之嚴重肺阻塞病人可考慮加入吸入性類固醇(ICS) ,而吸入型類固醇(ICS)亦是治療肺阻塞的重要藥物之一,肺阻塞病人並不建議單獨使用吸入型類固醇(ICS),通常合併長效型乙二型交感神經刺激劑(LABA)一起使用,可減少急性惡化發生、改善病人肺功能及生活品質。吸入性類固醇(ICS)對肺功能及症狀的改善效果雖然不如長效型乙二型交感神經刺激劑(LABA)或長效型抗膽鹼藥物(LAMA),但仍有其療效。對於合併兩種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LABA+LAMA)治療效果不佳的嚴重肺阻塞病人可再加上吸入性類固醇(ICS)來增強治療效果。
三合一法即吸入性類固醇+長效型乙二型交感神經刺激劑+長效型抗膽鹼藥物(ICS+LABA+LAMA)可透過多種方法進行,這樣的三合一治療可能改善肺功能並防止急性惡化,目前本院已有兩種將三合一治療結合在同一吸入器內的固定劑組合,以方便病人使用。近期的試驗指出,其臨床療效優於長效型抗膽鹼藥物(LAMA)或合併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LABA+LAMA)治療。臨床醫師會根據病人的症狀及急性惡化風險做進一步評估後給予適當用藥。
各種吸入劑內含的藥物種類,各類型吸入器之優、缺點有所不同,由於使用吸入劑多為年長的病人,需考量其手口協調能力、記性、肺功能之差異等,且病人多合併有多重疾病、多重用藥等問題,在選擇適合的吸入器,以方便病人的使用,常是臨床上重要的課題。因此,依病人個別需求選擇最適合的吸入劑,是否能正確使用吸入型藥物,並於每次回診時再確認實際操作吸入器方法是否正確,可否有效透過裝置吸入藥物,避免操作上的錯誤,導致療效不佳影響用藥遵從性,至關重要,唯有確保病人能正確而有效吸入藥物,才能獲得最佳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