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角落

柳營院區│ND 黃惠蘭外科專科護理師

  台灣自生活水平提升後,人們在休閒之餘,開始參加藝文活動來調劑生活樂趣。其實藝文活動除了文化傳統傳承外,文化藝術的薰陶也讓人們有正面的感官、思考,且增加藝術欣賞的能力。筆者雖然不是美術相關科系出身,但對於參觀藝文活動卻十分喜愛,凡舉西洋繪畫雕塑、古物、中國書畫…等,從北到南的博物館或藝文中心,從國內到國外的展覽,皆有足跡。欣賞這些文物時,雖然不是專業的評論家,僅用欣賞的角度去看,卻發現那些作品不只是靜態的作品,而是動態的和自己溝通,和這些大師做深度的探討,就如同畢卡索說:『我不畫我所看到的,我畫我所知道的。』、『我並非看著物體在繪畫,而是按照自己的思想繪畫。』每位大師藉著作品將畢生的經驗及價值觀告知世人;也藉著作品,我們走進大師們的內心世界,和大師們互動與溝通,發現許多驚喜及震撼,自我反省、檢討而得到更深層的意念。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圖一、二、三、四 征戰國內和國外的展覽,每個藝術作品都是文創者畢生心血

  參觀了國內、外的藝文展覽後,其實不需捨近求遠,在奇美醫院的角落裡,轉角即能發現驚喜,奇美博物館的館藏在醫院的每個角落出現,柳營奇美二樓的奇藝角落也定期舉辦藝文展覽,把藝術文化帶進醫院,也讓藝術文化深植每個人心中。在醫院工作時,大師們的畫作就伴隨在旁,像是與諸位大師一同工作一樣;下班後走到奇藝角落,觀賞藝文展覽,暫時忘卻煩人的事,紓解工作的疲憊。柳營奇美醫院主要以癌症病人的治療與照護為主,病人在對抗病魔的同時,除了專業的醫療團隊照顧下,也提供了人性化的就醫環境,常常看到病人及家屬看著一望無際的田園,心情放鬆了許多,也發現病人及家屬佇立在走廊,觀賞著名畫,暫時忘卻疾病帶來的痛苦。

圖四
圖五
圖四、五 奇美醫院就醫環境像藝文中心一樣,治療疾病的同時,心靈也被治療了

  許創辦人曾說: 『好的文物不能只是自己欣賞,也要分享給更多人欣賞。』,奇美博物館將許多藝術作品在醫院裡展出,將好的作品分享給社會大眾,提供了病患、家屬及醫療工作者在面對生老病死時,暫時遠離煩惱,也藉著好的作品中,了解創作者內心世界,進而內省,找到心裡的出口,重新出發。將藝術帶進醫院,也把正面能量帶給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