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健康,愛護自己 提升乳房健康意識
- By 柳營奇美 張家豪|一般外科 主治醫師
- |外傷科 主任
門診資訊
根據國際衛生組織的癌症研究機構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 於2020年的統計數據,乳癌的發病率已超越肺癌,成為全球最為盛行的癌症之一。當年全球新診斷的乳癌病例高達226萬,並有超過68萬人因乳癌而不幸喪生。1
而依據臺灣癌症登記報告,民國110年的統計顯示,女性乳癌的新發現病例超過18,000例,其中原位癌佔2,000多例,而侵襲性乳癌則達15,000多例。乳癌在不分性別癌症死因中排名第4位,在女性癌症死因中更是位居第2位,有2,913例,僅次於肺癌的3,705例。這突顯了乳癌對女性健康的重大威脅,需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以加強預防、早期檢測和治療等相關工作,降低病人的發病率和提升治療效果。2,3
台灣女性乳癌好發介於40至69歲的年齡層,這個階段通常是社會職場或家庭中擔任重要角色的時期。若因罹患乳癌而導致生活機能受損,影響不僅僅是個人的傷害,還可能對家庭和社會造成相當程度的損失。
乳癌和其他癌症一樣,早期發現有助於提高治療成功率,同時也能保留更多身體功能。然而,早期乳癌通常缺乏明顯的症狀,只有透過篩檢才較可能提早發現。據台灣的研究資料顯示,每2年進行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41%乳癌死亡率,同時減少30%的晚期乳癌發生率。4 根據國民健康署公佈的資料,106-110年新診斷乳癌的5年期別存活率顯示,早期(0+1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約為100%,而第2期、第3期分別為約95.6%、80.5%。然而,第4期(晚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僅約39.4%。5 這突顯了早期發現和治療的重要性,不僅可以提高存活率,還能減少晚期乳癌的風險。因此,定期的篩檢對於乳癌的預防和治療至關重要。
此外,早期治療不僅能夠降低死亡風險,還能節省相當可觀的治療費用。因此,政府積極推動五癌篩檢計畫,其中包括:乳癌篩檢,希望能夠最大程度地提升國民的整體健康水平。
透過推廣篩檢,我們能夠在早期發現患有乳癌等疾病的個案,提供及時有效的治療,進而降低死亡風險。同時,這也有助於降低醫療開支,讓政府能夠更有效地運用資源。藉由這樣的健康管理措施,我們能夠建立更健全、更強大的社會結構,保障國民的身體健康及生活品質。
女性乳癌的危險因子包括:年齡增長、停經後體重過重、身高較高、乳房組織密度較高、骨頭密度較高、使用複合口服避孕藥、停經後進行組合性荷爾蒙補充治療、初經早、停經晚、未曾生育、年齡較大才生第一胎、未曾哺乳以及具有乳癌家族史、曾經罹患乳癌、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等情況。6若具備上述危險因子,應更加提高對乳癌的警覺,並積極參與相應的篩檢措施。
目前台灣提供45歲到70歲、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兩年一次的乳房攝影檢查篩檢。然而,根據台灣國民健康署的資料顯示,111年的乳癌篩檢率僅為33.8%。7 儘管受到前幾年疫情的影響,篩檢比例有所下降,但多年來全國篩檢率仍難有突破40%的進展。雖然台南市在篩檢方面相對其他縣市表現較佳,但仍有近六成的應接受篩檢的對象未進行相應的檢查。8
台灣女性患乳癌的發病年齡較西方國家提早,且東方女性的乳房密度相對較高。由於乳房攝影對密度較高的乳房的乳癌偵測能力較差,因此,建議那些最近沒有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的婦女考慮進行此項檢查,以提升乳癌篩檢的效果。9
柳營奇美醫院從102年到112年期間,在經歷疫情期間的篩檢數量下降,但平均每年仍提供4,000多位女性同胞的篩檢服務。這項努力不僅維持了篩檢的穩定性,更在早期發現了305 位乳癌病病人,為她們提供了早期治療的機會。
-
圖片來源:國健署110年健康促進統計年報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268&pid=17611
在這段時間內,我們不斷優化乳房篩檢中疑似陽性個案的確診流程。這歸功於放射科與門診部同仁的共同努力,不論是經由本院篩檢或衛生所轉介來的女性朋友,來本院接受放大乳房攝影與超音波複檢時,均能高效率地接受檢查。重要的是,她們大部份當診即可獲得優質的超音波檢查報告。
目前,在張進宏副院長的積極推動下,柳營奇美醫院正計畫在不久的將來成立乳醫中心。這將提供女性朋友一個顧及隱密與舒適的環境,以高效率完成篩檢、複檢、切片以及追蹤等流程。我們期望這個中心能夠更全面地支持女性健康,為她們提供更完善的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