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糖尿病人口成長快速,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全球糖尿病地圖統計至2021年全世界已有5.37億成年人罹患糖尿病,幾乎每10人就有1人為糖尿病,未來預估2030年罹病人數將達到6.4億人口;台灣也同樣面臨相似情形,以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在「2019年臺灣糖尿病年鑑」統計顯示目前台灣糖尿病人口已達220萬人,其中大多數為第二型糖尿病,當診斷糖尿病後需定期服藥、飲食控制及規律運動控制血糖,而長期控制不佳容易產生合併症,如:中風、洗腎、失明等疾病,除了影響個人生活品質,造成家庭成員的負擔,甚至增加社會的經濟支出等,可說是個人及政府不得不重視的重要議題。
|糖尿病的高危險群
現今生活便利,飲食常見高糖、高熱量及高油脂,忙碌的生活型態造成缺乏運動,體重過重的問題成為許多現代人的隱憂,進而使糖尿病的發生率逐年升高,特別是已符合代謝症候群的民眾需特別注意,往後成為糖尿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6倍,那何謂是代謝症候群呢?根據以下五項指標評估若有符合三項(含)以上即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如:表一)。
|如何早期發現
當有符合代謝症候群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民眾,目前可透過政府提供的成人健康檢查能有助於早期發現是否可能為糖尿病,本院健康中心提供40歲以上每3年一次免費成人健康檢查,65歲以上每年一次免費成人健康檢查,抽血項目包含:空腹血糖值、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三酸甘油脂等,並有身高、體重及腰圍測量,可因此評估有無代謝症候群。另外國民健康署設有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網站,民眾可輸入年齡、身高、體重、腰圍及抽血檢驗值,計算出十年內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機率,本院門診也提供就醫民眾若有符合相關風險者,主動算出風險機率予民眾參考,並有照護資訊以提醒病人及早預防糖尿病的發生。
若有上述危險因子但未符合免費成人健康檢查之民眾,也可經由看診醫師評估進行抽血檢驗,是目前診斷糖尿病最有效的方法,檢驗項目如下: 1.多吃、多喝、多尿、體重減輕症狀,隨機血糖值大於200mg/dl ;2.空腹8小時血糖值大於或等於126mg/dl;3.糖化血色素(HbA1c):代表三個月期間的血糖平均值,大於或等於6.5% ;4.口服葡萄糖耐受性測試(OGTT):第二小時血糖值大於或等於200 mg/dl。
當上述檢驗項目第1項一次超標即可診斷為糖尿病,第2、3、4項重複兩次檢測超標或其中出現兩項超標也可診斷,此時及早修正飲食型態、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及體重控制,並適當用藥治療能有效改善血糖數值,減少未來產生合併症的發生。
|守護糖尿病人的健康
2001年起全民健保開辦糖尿病給付改善方案,加入之醫療院所須依循方案條文提供病人定期診察、檢驗、衛教及追蹤等完整的團隊專業照護。本院自93年起加入糖尿病給付改善方案後於門診設有糖尿病諮詢區,經醫師診斷有糖尿病或血糖異常的民眾,有專業的照護團隊如:糖尿病衛教師及營養師提供民眾糖尿病照護資訊,包含:個人化的飲食計畫、疾病及用藥諮詢、血糖機使用、運動建議及注意事項資訊等,定期追蹤及衛教每年服務近4,000位糖尿病人,以本院112年3月至6月統計成人健檢或勞工體檢中發現145位民眾血糖異常,其中空腹血糖值異常者共50人,糖化血色素異常者共38人,兩項均異常民眾共57人,經由衛教介入後三個月追蹤血糖值,分析後發現有完成抽血者經由衛教介入後血糖改善率為56.8%,因此,由此結果顯示早期篩檢出血糖異常之民眾接受專業的團隊照護,經過衛教及追蹤有助於民眾了解疾病之威脅,及早調整生活型態,進而改善血糖值,才能遠離糖尿病的發生,減少併發症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