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孤單的「精神分裂症」更名運動

柳營奇美醫院│4D病房 黃曉齡護理師

  有個案提到:「我也不想生病,這種病總讓人覺得是一種汙點,是很可恥的病,為什麼別人可以說那些傷害我們的話?總覺得自己是弱勢的....」。其實在很久以前這個疾病被冠上羞恥的名字,讓病人及家屬飽受異樣眼光,並且在鄰里及家族之間也形成一道隱形牆,彼此害怕接觸對方。

  曾經有一位有醫學背景的從業人員,稱他們為「神經病」,乍時聽到真的覺得令人感到吃驚,這的確是許多非專業人員對這疾病的解讀,認為精神分裂症等於「瘋子」或「神經病」。 因此,去除精神病人汙名形象相當重要,在台灣精神醫學會與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積極推廣「精神分裂症更名運動」,將「精神分裂症」更名為「思覺失調症」,讓大眾了解它是思考與知覺功能的失調,而「失調」二字同時也代表它「恢復的可能性」。

  過去罹患精神疾病的病人,因為對這個疾病的誤解,未尋求正規的醫療途徑,經常是求神問卜、收驚或民俗治療,疾病無法好好醫治。經過衛福部及醫療相關單位大力宣導下,部分病人出現精神問題,比較可以接受精神科相關治療,不過疾病造成的功能退化,以及害怕別人給自己貼上標籤,往往造成不敢走進社區,使得無法完成學業或去外面工作。倘若疾病認知不足,更是不會規則治療造成疾病症狀惡化,使得病人的預後更是艱難險阻,回歸社會生活的精神康復之路更加艱辛漫長。

  今年5月本科舉辦了「2015愛你一夥~精神科病友成果展暨去汙名化活動」,藉由透過病人作品義賣活動的舉辦,修正民眾能正向的看待規律治療及復健之成效,期待能對精神病友有更多的接納與支持,營造友善的環境,增加他們有更多勇氣面對生活挑戰,為自己的人生再出發。更期待更多的人能去除對他們的舊有觀念,它真的就是器官生病,像內科疾病一樣,只要接受正軌的醫療,就能得以病況穩定,過一般人的生活,相信有你們願意伸出手,陪著他們一同向前走,他們能有更不一樣的生活及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