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照護計畫改善—運用計畫行為理論於產前導入家人陪產技能班以提升家人陪產之效能
102年陰道生產數約有65人/月,臨床上發現家人於陪產期間常感到無助、焦慮、挫折,面對配偶產痛時出現不知如何是好,在面對配偶疼痛上希望得到更多的護理指導,也因此覺得自己陪產能力不足,加上臨床上無法全程在旁陪伴支持,產婦進入產房重要的時刻,家人卻被隔離在外造成心情忐忑、擔憂,也成為陪產中的遺憾,無法共同去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有鑑於此,將探討接受產前家人陪產技能班導入以提升生產支持效能,經由產前的教導下使家人增加對分娩知識的認識,並學習減輕不適的技巧,如:協助深呼吸、姿勢的改變及按摩,增進家人陪產的效能,加上全程不中斷的參與使夫妻雙方對生產經驗更加美滿;希望藉此研究成果幫助產婦對生產的心理焦慮及生理不適感減輕,讓家人建立信心、學習陪產技巧,在待產及生產時發揮陪產最大功能,進而讓產婦擁有正向的生產經驗,促進家人緊密的聯合,落實全人照護、提升醫療品質與產婦及家屬的權益。孕婦及家人有相關陪產協助之概念,可減輕不必要之待產焦慮,讓家人了解待產婦生產過程之經歷,進而適時協助待產婦並執行緩解宮縮不適之輔具及生、心理支持,共同度過生產過程,達到實踐「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護理理念。計畫成果分述如下:
(一)此研究課程設計於產前教育課程導入課室上課、實際示範、回覆示教、討論、相關影片等方法,來協助家人陪產真實體驗生產來彌補生產準備,並有助於調適生產恐懼並減輕焦慮。藉由團體互動來達到諮詢、參與者彼此支持的功能,來培養家人成為一個高效能的陪產者。若此時有家人可以參與陪伴、照顧、情緒上的支持及分享內心的感受,則可以彌補護理人員間斷照顧的缺失。
1.103.06.07-103.10.04共舉辦8 場家人陪產班,參與人數共124人(含陪產者),課程滿意度皆達100%,共62名產婦參加,陪產者皆為先生共62名,執行過程請見附件二。
2.103年計劃案施行共培訓4名家人陪產種子講師,因反應成效良好提案至母嬰親善委員會討論持續於104年開辦列入常規產前教育課程。
3.研究產婦基本屬性:
研究對象中產婦教育程度以大學以上100%為主(62/62),第一胎佔98.39%(61/62),陪產者願意參與陪產意願 佔100%(62/62)。截至1031031止共生產41名產婦(66.13%),陰道生產佔34人(82.9%),剖腹生產佔7人(17.1%),陰道生產有使用減痛分娩12人(35.3%),陰道生產未使用減痛分娩22人(64.7%),剖腹生產因醫療因素(胎心音減速、臀位)有6人,自費剖腹生產僅佔1人,平均妊娠週數36+5-40+2週,會陰傷口裂傷平均2-3度。
4.研究問卷整理如下:
第一部份-陪伴太太待產及生產過程中,曾經使用過幫助太太的技巧有呼吸法佔85.37%、徒手按摩78.05%、言語鼓勵60.98%、陪伴太太下床活動51.22%、協助太太使用生產球48.78%、使用按摩器材48.78%、聆聽音樂29.27%、陪伴太太搖擺骨盆(慢舞)24.39%、 冷敷2.44%,未曾使用過的為熱敷技巧。

陪伴太太待產及生產過程中,曾經使用過並覺得最有效果的技巧有呼吸法佔75.61%、徒手按摩43.90%、使用按摩器材34.15%、言語鼓勵34.15%、協助太太使用生產球 26.83%、陪伴太太下床活動17.07%、聆聽音樂9.76%、陪伴太太搖擺骨盆(慢舞)4.88%、 未曾使用過且覺得最沒效果的技巧為熱敷及冷敷。

第二部份-陪伴太太待產及生產過程中,對於執行產後執行肌膚接觸接受者佔100%、若太太無法執行產後肌膚接觸先生願意執行佔97.56%,有1人表示怕傷到寶寶所以無意願。

全人醫學教育課程執行過程-1(以上照片皆取得影像同意書)

全人醫學教育課程執行過程-2(以上照片皆取得影像同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