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針基連結器」於單次膀胱灌藥,降低膀胱灌藥外濺

奇美醫院│9B病房 許芳華護理長
奇美醫院│10A病房 紀婉玉護理長
奇美醫院│化療護理師

一、創作動機

  膀胱癌是台灣泌尿系統癌症最常見,百分之90為移行上皮細胞癌。統計膀胱腫瘤於2011年在台灣癌症發生率為2.11%,為男性十大癌症排名第9名,膀胱腫瘤發生年齡為71歲左右,其中大約2-3﹪為惡性腫瘤,其典型症狀以無痛性血尿合併頻尿、重複性感染、腰痛及急尿等症狀(Amit & Steven, 2009;衛生福利部,2013)。
  當病人長癌細胞,在進行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TUR-BT)後,腫瘤侵犯範圍為T2以下者於術後24小時內接受膀胱化學藥物灌注,以降低腫瘤復發機率,化學藥物包括Mitomycin C、Adriamycin。然而在進行膀胱化學灌注期間病人都時常會有急尿感或是燒灼感等狀況。本單位於2013年有5位(12.5%)病人因急尿感導致從尿道口噴灑或是尿管接縫處外濺化學藥劑,因而降低醫療照護品質。

二、文獻查證與學理依據

  化學治療膀胱灌藥(卡介苗、Mitomycin、Epirubicin)證實可用在原位表淺性膀胱癌及預防手術後膀胱腫瘤之復發,因此,執行化學治療膀胱灌藥是膀胱癌病人執行TUR-BT術後(Kato, Nomura, Kondo, Wakisaka, & Komiya, 2015)常見臨床的治療操作之一。為了避免膀胱灌藥時造成藥物外濺,經由文獻查證指出,可運用密閉式系統裝置連接灌藥空針,將化療藥物直接灌入膀胱內,因灌藥過程中為全密閉式,故可避免藥物外濺造成病人或醫護人員傷害(Haifler et al., 2010)。

三、創新或改良設計流程

(一) 新舊流程說明
    
(二) 膀胱灌藥流程說明
  (1) 膀胱灌藥前給予衛教單張
    
  (2) 膀胱灌藥新增備物有:Kelly x2、針基連結器x1、三路活塞x1
  (3) 膀胱灌藥步驟:
    
 
    

 

四、結果分析

 
(1)
執行前:病人膀胱灌藥完整率87.5%。
 
(2)
執行後:病人膀胱灌藥完整率100%。
 
(3)
膀胱灌藥依衛教單張內容予病人解說流程及可能產生的不適感,使用滿意度。

五、延伸性(間接)效益

  使用於門診病人膀胱化學治療灌藥及住院病人連續性膀胱沖洗使用針基連接器皆無滲漏情形。

六、標準化作法與增修訂標準書內容

標準書名稱
(編號)
修改後
條文內容
修改前
修文內容
3110-FM
2.1
設備:針基連接器、3-way、Kelly。
2.2
膀胱灌藥前:須通過抗癌危害性藥品相關教育課程後,才可執行化療給藥。
2.3
附件一:
化學治療膀胱灌藥法-簡易操作說明
3.1
以無菌剪刀修剪單導尿管及
橡皮筋綁住尿袋的方式。

 

 

七、結論

  化學治療在膀胱癌無論淺在型、侵犯型及轉移型的膀胱癌皆有其重要的角色。膀胱化學藥物灌注可有效輔助膀胱癌術後的復發預防,其主要是利用膀胱刮除術後早期利用化學藥物,針對肉眼無法觀察之細小癌症細胞進行治療達到抑制生長之功效的原理。故針對膀胱灌注化學藥物潑灑事件杜絕,需要臨床護理師遵守標準技術及臨床細心的觀察。

八、參考文獻

Haifler M; Lang E; Sabler I; Gutman Y; Lindner A; Zisman A (2010). Increasing medical
  staff safety by using a closed system for intravesical instillation of mitomycin C.
  Urology, 76(3), 649-51。

Tomonori Kato, Kazushi Nomura, Fukuo Kondo,Masami Wakisaka, & Akira Komiya
  (2015). Analysis of Japanese Patients Treated with or without Long-Term Epirubicin
  Plus Ara-C Intravesical Instillation Therapy for Low-Grade 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
  The ScientificWorld Journal, 16(3),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