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病人血管通路功能理學評估技巧
血液透析治療為腎臟替代療法之一,主要清除病人體內過多水分、毒素並維持電解質及酸鹼於平衡狀態,欲達此目標需有一條功能好的血管通路,以提供足夠清除率,並減少因透析不足,而引發各種合併症,讓病人有個好的生活品質。當血管通路功能不良時容易導致病人發病率、死亡率增加,同時照護人力及住院照護成本也會造成很大負擔(洪等,2009),因此維護通暢的血管通路將是透析室護理師須重視的專業課題與努力的目標,此次藉由文獻回顧及感謝心臟血管科黃博彥主任協助,利於理學評估技巧資料彙整,以供臨床運用。
血管通路種類可分暫時性血管通路與永久性血管通路,永久性血管通路可分自體動靜脈瘻管、人工血管(PTFE),其中以自體動靜脈瘻管最多,血管通路常因病人身體、血管狀況不同,血管發展不良產生失能,而導致須重新建置,於賴、蕭、李、楊、陳(2010)研究,指出首次建置動靜脈瘻管阻塞率高15.18%,早期栓塞常發生術後一個月內,此時如能正確執行動靜脈瘻管的功能評估,發現異常時,適時介入治療措施,將有效降低瘻管重建。而血管通路功能評估方法多種,理學評估是一簡單、便利又快速方法,如能熟練評估技巧,於每次治療時評估功能,將更有效發現、杜絕血管異常,維護血管通暢性,提升病人照護品質,同時也更能顯現透析護理師專業知能。
一、血管通路功能之理學評估,主要以:視診(inspection)、觸診(palpation)、聽診(auscultation)三種方法執行
(一) 視診(inspection):目視觀察肢體,評估血管通暢性
評估時機 |
檢查項目 |
正常 |
異常 |
每次治療 |
檢查部位: AVF流出狀況(outflow)測試:
|
病人無不適主訴,臉、頸部、肩膀、胸前、手臂(手與手指)正常 AVF流出狀況(outflow)測試:
2013 by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 Loay Salman, and Gerald Beathard CJASN 2013;8:1220-1227 |
感染徵象:靜脈炎,發紅溫熱、腫、瘀斑、痛 AVF流出狀況(outflow)測試: 2013 by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 Loay Salman, and Gerald Beathard CJASN 2013;8:1220-1227 |
(二) 觸診 (palpation):以食指與手掌執行,評估血管彈性與震顫音
評估時機 |
檢查項目 |
正常 |
異常 |
每次治療 |
(圖一)指尖放於血管上方,沿血管往上檢視
(圖二)手掌放瘻管吻合處,沿血管往上檢視
2013 by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 |
圖一:血管是軟的、有彈性的 圖二:動靜脈血管吻合處感覺有震顫(thrill),有脈衝、連續的,整條血管是有彈性
|
圖一:血管感覺有很強脈動,可能狹窄
圖二:局部血管感覺很強脈動,可能狹窄 觸診時感覺皮膚溫熱與壓痛,有感染症狀 |
每次治療 |
脈衝增強測試(Pulse augmentation test)
2013 by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 Loay Salman, and Gerald Beathard CJASN 2013;8:1220-1227 |
圖一:左食指將血管(A)下壓, 右食指(B)可感覺脈動增強
|
圖一:潛在性阻塞 (A)左食指將血管下壓,右食指在吻合處震顫消失,(B)左食指下壓側支循環之後,右食指在吻合處仍有震顫。
|
每次治療 |
微血管充盈時間測試(capillary refill)
觸摸指甲床是溫暖、壓指甲床變白後放開至充血時間
|
指甲床微血管充盈時間小於3秒 |
指尖有發紺,指甲床微血管充盈時間超過3秒 |
(三) 聽診 (auscultation):以聽診器評估血管血流嘈音(Bruit),須注意血流嘈音頻率與區間
評估時機 |
檢查項目 |
正常 |
異常 |
每次治療 |
用聽診器由動靜脈血管吻合處向上,聽診血管血流嘈音,評估時應注意血流音量、血流聲中斷或刺耳血流聲表血管狹窄的徵象
|
聽診:低音頻、血流嘈音持續性、同時聽得見收縮(systole)與舒張音(diastole)、動靜脈血管吻合處血流嘈音是有強度
|
聽診:
動靜脈血管流出狀況(outflow)狹窄: 高音頻、只有收縮音(間斷的收縮震顫音)
動靜脈血管流入狀況(inflow)狹窄: 微弱收縮震顫音
|
二、參考資料:
白玉玲、洪士元、丘周萍(2014)‧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管理與教育‧護理雜誌,61(1),
93-98。
何昭中(2013)‧血液透析患者使用永久性血管通路之評估與護理‧臺灣腎臟護理學會雜誌,12
(1),7-17。
吳美珠、陳藝娟、黃凰如、黃美莉、林志慶 (2012)‧血管通路的理學檢查腎臟與透析‧腎臟與
透析,24 (2),133-135 。
洪燕妮、吳肖琪、吳義勇、柯博仁(2009)‧採用動靜脈瘻管或人工血管之血液透析病人住院
醫療利用之分析‧臺灣公共衛生雜誌 ,28 (2),144-154。
楊素真(2013)‧永久性血管通路之評估與照護‧臺灣腎臟護理學會雜誌,12 (1),1-6。
賴鹿英、蕭淑皂、李仁慈、楊惠美、陳建文(2010)‧血液透析病患動靜脈瘻管使用年限與PTA
治療之分析‧腎臟與透析,22 (2),10 -5 。
Salman L, Beathard G.(2013).Interventional nephrology: Physical examination as a tool
for surveillance for the hemodialysis arteriovenous access.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8(7), 1220-1227. doi: 10.2215/CJN.00740113.
Van Loon M.( 2015).How to improve vascular access care. Contrib Nephrology﹐184,
222-233. doi: 10.1159/000366121. Epub 2015 Feb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