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CARE無國界

奇美醫院│5B 林依柔護理師、林瓊好佐理員

  CICARE真的很簡單,但是若是有語言障礙,就真的有點難!更何況,遇到只會講日文的日本人,那就真的更難了。

  回想起照顧日本病童難得的經驗,現在想起來滿有意思的。當日,瀏覽新住院病人資料時,發現有一日本名字的日本人,腦海中即浮現一長串的問題。心想,孩子的爸媽既然在台灣工作,或多或少的中文單字應該會講吧?如果不會,那我該怎麼辦?入院經過與病史要如何問?環境與疾病又該如何衛教?正當我還在籌謀之際,新朋友報到了!但我的問題並未因此有個答案,而且所有擔心的事也真的都發生了!切切實實的語言障礙!我有好多問題想問,但一個字都說不出,這也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體會到何謂「啞口無言」、「鴨子聽雷」的窘境,用google翻譯也因文法錯誤無法有效溝通,我只能…安NO安NO…嗯…嗯…就沉默了,頓時空氣與時間有如瞬間凝集般,停止運轉,我…無所適從!

  此時,負責輸送的志工爸爸告訴我,他的太太略懂日文,或許能幫的上忙,就即刻離開前往聯繫,這時,有如一股暖流,灌住我心,又讓我充滿鬥志,用盡所有肢體語言及動作,傳達對其的關心及問題的詢問,但是日本媽媽還是一知半解,只好帶著她,把環境走一遍,飲水機、床欄使用都操作一次,且靜待志工媽媽前往。

  數小時過後,志工媽媽依約前往,協助翻譯,我也一個箭步往前,指著牆上的名牌,就此開始我們的CICARE無國界。「您好!我是林xx,是今天小夜班照顧您的護理師。」(眼神溫和、態度親切的說)。經幾番的詢問、轉譯、衛教再轉譯,日本媽媽與病童真的累壞了,入睡後即熟睡到一不醒人事的程度,而我的入院護理也就此告一段落。

  幾經波折下來,更加注自我對自我照護能耐與品質的考驗,同時也體認到不可因國界的不同而對病人的服務與品質打折扣,更應該展現出我們誠意與專業,將CICARE發揮的淋漓盡致,讓病人和家屬有如同在家中的舒適與放心,視為自己護理服務的最高宗旨。單位同仁更是同心協力、共享資源,利用工作空檔及下班後,聯繫現遠在日本求學且曾是兒科病房的學姊,將可能會用到的字彙如:發燒、藥物作用、腹瀉幾次,與相關疾病衛教,逐段翻譯,並以日文寫於紙本上,以舉牌方式溝通。同時,還有一位熱心的急診學姐,由於她會說日語,因此致電關心詢問,常常協助我們解決很多困境與窘境。此外,志工媽媽也多次主動前來醫院關心問候,或許,這就是我們台灣人的古道熱情吧!也因如此,我的CICARE持續不中斷!

  雖自己中後期,已換段照護,但仍延續自己的關心與熱情,以配合溫暖的眼神、親切的笑容,柔和的肢體動作和薄弱的日文:「歐嗨喲!喔元氣底斯加!甘芭爹ㄋㄟ!」,向日本媽媽問候與打氣,日本媽媽大致上也可理解與體會。

  出院前一天,再次出動日本留學的兒科學姊,幫忙翻譯出院衛教及辦理出院流程的程序。但出院當日適逢週日,經醫師查房後,時間已逼近中午12點,日本媽媽好像對於出院訊息仍無法理解,時間緊迫,所以透過「Line」再請學姊以日文直接說明,但時間已延遲超過住院組受理時間,需改辦預繳手續。還好,經由住院組及批價人員的協助下,能順利完成相關出院手續,這也讓我們著實的鬆了一口氣。離院前,媽媽還很可愛的一直用帶有日本腔調的國語說謝謝,且主動要求與我們合影!真的,CICARE無國界,有心就可以做好一切,關懷其實也是可以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