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病房關懷環境改善

前言
生病住院對病童與家屬而言為一大突發且棘手的「壓力源」。病童認為醫院為一最不安全、可怕的地方,非但要面臨陌生的醫療環境,休閒自由亦被受限制,及需長時間的面對冰冷的醫療環境及儀器設備,且病童因心智發展的不成熟,對住院存有不切實際的幻想,進而對環境與醫護人員產生恐懼及排斥,常以哭鬧大叫、逃避等反抗行為來宣洩害怕情緒;家屬則是一邊安撫勸說,一邊更是無奈抱怨,不僅無助於疾病治療,更導致治療的延宕,對此我們被感無奈且欲極力改善。
2008年兒童聯盟學會與台灣兒科醫學會在記者會中,呼籲醫療院所應營造及提供友善的醫療環境,例如:透過玩具、遊戲互動,並納入多元的輔助性治療,增加醫院空間童趣設計,改善軟硬體設備,以更貼近病童需求,降低就醫的恐懼,藉以增進病童與家屬對環境的認識與情境的掌控,與住院壓力及焦慮的減輕。然而,護理人員常忽略此環結,簡略帶過,而錯失良好契機,更加深病童的排斥恐懼,故激發5B全體同仁為營造出關懷溫馨環境的意念與決心,要讓病童與家屬感受到醫療環境的溫馨與喜悅,不僅要讓病童對「住院」安心,更要讓家屬感到放心。
改善方式
透過文獻查證、兒童門診及其他醫療院所觀摩,與單位現況分析之專案改善方式,彙集資料後發現:
1.病房佈置原則上與成人病房相同,僅有牆壁圖騰彩繪,缺乏兒科特色與童趣設計。
2.病床床單單調,缺乏溫馨感。
3.環境充滿病童不適的哭鬧聲,無法安定「童心」。
4.相關醫療設備老舊,不符現況所需。
故於科督導的鼓勵及建議,以多元的管道搜尋相關環境設備之創新改善,如下圖:
![]() |
圖一、病童報到的「溫馨之門」 以溫馨的壁貼打造「溫馨之門」,營造愉悅的氛圍,開啟探索環境的心,藉以轉移焦慮害怕的情緒。 |
![]() |
圖二、電子體重計 申請電子體重計,即便病童身軀抖動,亦可瞬間鎖定讀數;身高尺板推動滑順,安全固定,且無潛藏傷害之慮,不僅可縮短操作時間,亦可減緩病童哭鬧情形。 |
![]() |
圖三、軟板式嬰幼兒身高尺 以成本效益為優先考量,採購軟板式嬰幼兒身高尺,輕巧易攜帶,可放置病床上直接測量,既簡便又快速。 |
![]() |
圖四、申購兒科專用的床單 提案申請,由洗衣部採購縫製。現兒科床已全面啟用且廣受好評。 |
![]() |
圖五、治療室的壁貼 營造繽紛的環境及多元的圖騰,除有聲原刺激的卡通頻道外,亦有多種的壁貼圖案,以利注射過程有更多轉移注意力的選擇。 |
![]() |
圖六、輕音樂播放於治療室內,除晚間22:00~08:00暫停輕音樂播放外,隨時以40~60分貝之音量撥放。 |
![]() |
圖七、點滴瓶的外套 以透明的軟墊板設計多款貼有卡通圖騰的點滴瓶外套,並於更換點滴時提供「外套」予病童選擇,增進病童對治療的參與及控制感;且符合感染控制原則,以75%酒精噴拭後閒置晾乾,即可反覆使用。 |
![]() |
圖八、嬰幼兒電子磅秤 申購新型嬰幼兒電子磅秤,其台面平穩且可有效迅速測量,且同時可測量身高,深得家屬及單位同仁讚許。 |
![]() |
| 圖九、全空間的壁貼 以動物叢林為主題,進行壁貼作業,當病童於病房區散步時,以探索的心找尋各種的動物,以增進無趣的住院生活。 |
結論
提供病童安全、便利、舒適的住院醫療環境,以讓病童與家屬對「住院」如家庭般的溫馨,儼然已成為兒科醫療體系的最高宗旨,也是5B兒科全體醫護人員的崇高願景。經過4個月來的資料收集、現場實勘比較、縝密的衛材選購、無數次的醫療設備規劃擺放,使得兒科病房能以鮮明的色彩、多元圖騰、愉悅探索互動聲、舒適簡便的醫療設施,煥然一新的展現於大家面前。對此,不僅增進許多作業速度,更減少許多病童恐懼的哭鬧聲,更是多了主動互動的歡笑聲,也讓病童及家屬更真實的感受到我們的改變與關懷的友愛醫療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