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低溫療法

奇美醫院│4AI 李惠綾小組長、楊雅晴小組長

前言

  低溫療法主要用於新生兒周產期窒息所導致的缺氧缺血性腦病變,其作用可減少大腦新陳代謝率及對氧氣和葡萄糖的需求,減少腦內毒素的累積及再灌流的發炎反應,以達到降低腦細胞受損、減少缺氧、缺血性腦病變的發生。使身體在缺氧的情況下重建對氧的供需平衡,提高存活率並減少神經系統的後遺症。

低溫療法作用機轉

1.降低代謝率,維持腦部能量保存。
2.減少興奮性神經傳遞物質及一氧化氮的釋放。
3.減少血小板活化因子的釋放及炎性反應。
4.降低自由基傷害及脂質的過氧化。
5.預防能源耗損後併發的神經細胞凋亡。
 (王、王, 2013 ;張、許 , 2013 ;江,早產兒基金會(88))

低溫療法禁忌症

1.肛門閉鎖。
2.造成主要顱內出血的頭部創傷或頭蓋骨骨折。
3.出生體重不足1800公克。

低溫療法流程

  低溫療法可分為系統性(全身)和選擇性(頭部冷卻),本院採用頭部冷卻方式,故介紹以冷卻帽為主(王、王, 2013;江,早產兒基金會(88))。

冷卻裝備

1.主控台
2.冷卻主機(圖三)
3.OLYMPIC Cool Cap 冷卻裝置連接軟管
4.冰冷帽(Cool Cap)組(圖一)
5.大腦功能監測儀--動態腦電圖Aeeg(圖二)
6.溫度感應器模組與溫度感應器
7.蒸餾水及其餘配件

         圖一:頭部冷卻-冰冷帽

  圖二:大腦功能監測儀--動態腦電圖(OLYMPIC廠商提供)

      圖三: Cool Cap 冷卻裝置(OLYMPIC廠商提供)

執行
1.冷卻啟動需於出生6個小時內進行。
2.冷卻溫度:嬰兒肛溫維持34.5± 0.5℃(34-35℃) 。
3.需建立動脈及中央靜脈注射管路。

冷卻步驟
1.確立具低溫治療適應症。
2.設備包括冷卻裝置和大腦功能監測儀帶到床邊。
3.向家屬解釋有關低溫治療及並獲得治療之前的同意(自費費用及合併症說明) 。
4.病人置於開放式保溫台上關閉加熱器,放置皮膚及肛門溫度探測器。
5.頭部降溫是利用特製的帽子,以水冷的方式將新生兒的肛溫維持在34~35°C,持續72小
 時。
6.冷卻過程調整冷卻帽溫度幅度不可超過1.0°C。
7.結束低溫治療後的6~8小時內將體溫回升至正常。
8.低溫治療開始後需以顱內超音波評估出血可能性。

回溫步驟
1.低溫冷卻72小時後開始進行回溫的過程。
2.回溫準則在6~8小時內,將體溫回升至正常體溫,上升速度以每小時不超過0.5°C。
3.回溫過程中持續測量肛門的溫度。
4.將冷卻儀調至監測功能。
5.每個小時監測並記錄肛門和皮膚溫度。

合併症的預防
1.免疫功能低下:低體溫會引起白血球數量減少、嗜中性球、巨噬細胞功能下降,整體免力
 下降,故應避免感染。
2.防止肺部感染:維持呼吸道通暢、執行胸部扣擊、震盪治療,給予預防性抗生素。
3.代謝率下降:低體溫下代謝率下降, 氧氣需求量下降、二氧化碳產生減少,過度通氣形成
 腦血管收縮而引起灌流減少及細胞缺氧。
4.抑制胰島素分泌:低體溫會抑制胰島素分泌,血糖太高或太低都會引起代謝性酸中毒而造
 成呼吸變深、VT 變大。
5.避免凍傷:用降溫冰帽的過程中,注意耳部的保暖,用耳罩堵住頭與頭盔之間的縫隙,以
 免凍傷,觀察皮膚情況,如皮膚出現斑駁末梢循環不良,應加強護理、按摩、保暖。
 (林、林、林,2009;張等,2013)

護理重點
1.嚴格執行無菌技術。
2.監測血液氣體分析-代謝性酸中毒。
3.神經系統監測-嚴密觀察病人意識、瞳孔、肌肉張力的變化。
4.注意肢體和足部保暖,隨時監測體溫。
5.體溫過低,可引起冠狀動脈收縮而導致房室傳導阻滞,須及時升高冰帽溫度。
6.循環系統監測。
7.注意耳部的保暖防凍傷。
8.每2小時取下冰冷帽進行頭部按摩,並檢視皮膚狀況。
9.當病人體溫低於設定值時,移除冰冷帽時間以30分鐘為上限。
10. 腦部降溫後病人咳嗽 反射及吞咽反射減弱,須保持呼吸道通暢
11.加強皮膚護理,每1-2小時翻身1次,保持各管道通暢,加強泌尿系統護理

結論
  
低溫療法可有效降低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變不良的預後,其主要是利用體溫下降達到減緩新陳代謝的原理,降低腦細胞受損,幫助神經功能恢復,進而減少存活者神經學上的後遺症及嚴重的腦性痲痹、視覺障礙等,甚至降低死亡率。雖然低溫療法提供了缺氧缺血性腦病變新生兒治療機會。但臨床上需更大規模的臨床觀察或更一致的結果才能有更信服的數據證明其成效。      

參考文獻

王茉美、王美華(2013)‧運用低溫療法於新生兒窒息之照護經驗‧護理雜誌 60(6),
  103-109 。
林永傑、林毓志、林其和(2009)‧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變‧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會刊,
  18
,2-10。
張雅雯、許馨玫、賴菲菲、蘇千玲、葉育雯、汪性寧(2013)‧呼吸治療,12(2),
  123-135。
早產兒基金會 (2014)‧88基金會會訊:「低溫療法」治療周產期「缺氧缺血性腦病變」‧
  
取自http://www.pbf.org.tw/html/content.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