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醫學人文教育
醫學是一門融合社會人文與科學實證的學科,亦即在人本主義的基礎上,運用實證導向的醫療知識與技術,致力於解決人類的苦痛。故醫學教育要求醫學生與新進醫師必須有尊重生命的價值觀再來談專業技術的精進,正如醫界前輩所言「要先學做人、再學做醫生」。在現今醫療品質也講求身、心、社、靈並重的全人醫療(Holistic Health Care),以講求疾病的急性得到控制後,強調恢復期的均衡照護,以追求健康作為最高價值。在心理端、社會經濟端與靈性端要如何設計課程,分別在新進醫師養成階段和醫師繼續教育的終身學習來實踐,就成了醫學教育重要的任務。
以往醫學傳承都是以師徒制來體現,也就是在傳授醫學知識和臨床技術的同時,老師以身教如何關懷病人與溝通病情。二十世紀以來醫學教育講求系統化,醫師養成教育從學校為基礎的醫學預備教育、基礎醫學教育、臨床基礎教育,到學校畢業後的一般臨床醫學訓練、專科訓練,歷經十數載方能養成獨當一面的醫師;加上近年來住院醫師工時已納入勞基法,醫師養成時間勢必更加拉長,在如此長時間內由同一位教師持續指導,實屬不易。因此,現代醫學除了知識與技能的傳授結合教育學設計來進行傳授,如何將以往師徒制的優點來傳授人本主義也同樣重要,於是便衍生了醫學教育中的醫學人文課程。
│知識與體驗並重的醫學人文教育
醫學人文課程涵蓋範圍廣泛,除臨床倫理與醫病溝通為核心外,更應結合地方歷史、傳統文化、藝術、文學、家庭組成、職業等,其目的在培養醫療人員的多元思辨、人文素養與社會關懷的能力。這樣的跨領域學習讓醫療人員在追求專業精進的同時,也能從更宏觀的角度理解醫療的社會意義與人性本質。歷史給予我們對醫學發展的借鑒,文化導覽拓展我們對在地文化對於健康營造的影響,藝術啟發我們用不同的視角看待醫療現象,這些元素共同構築更有溫度的醫學教育。
在人文教育的推動,除了以導生制度與相關人文課程來維繫基本需求,實地體驗亦為重要課程形式,除可於臨床現場實踐外,深入社會現場來體驗也是重要的形式之一。柳營奇美醫院在每年兩次的教師暨眷屬聯誼會就聚焦在醫學人文的主軸,透過文化導覽與歷史探索,拓展醫療人員的人文視野,例如:106年的嘉義故宮中華文化、107年的林家花園閩南文化、108年的奇美博物館西洋藝術、109年的人文電影欣賞、111年的嘉義木都體驗、112年的左鎮史前化石園區,以及113年的安平老街與台南四百年,透過多元文化與藝術的沉浸式體驗,讓奇美教師與新進醫療人員一同感受歷史文化的底蘊,並反思其與醫學的連結。
│數位轉型加速科技賦能醫學教育與管理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社會正邁向數位化來提升工作效率,同樣地,如何結合數位化節約臨床流程,進而將用於人與人之間的關懷是未來醫界必須面臨的課題。除了推動相關醫療科技課程,善用科技在醫學資訊傳遞與管理也是教學中心責無旁貸的任務,以下簡單介紹目前教學中心以數位科技協助教學行政推動的進程:
- 即時資訊推播,提升學習效能
- 建立專屬社群,定期發佈課程資訊與活動公告,讓院內同仁即時掌握教學動態,減少錯過重要課程的情況。
- 院內人員常聚集處設定電子看板,動態更新課程資訊、研討會通知與重要公告,提升訊息的可視度與觸及率。
- 運用微軟Teams平台文件共享與即時協作,提高教學與行政溝通的便利性,特別適用於跨部門討論,使決策流程更有效率。
- 利用OneDrive的共享與即時編輯功能,讓同仁能夠共同處理文件、填寫教學相關資料彙整,提高工作任務的協作效率。
- 數據驅動決策,強化教學與評鑑管理
- 以Power BI數據分析程式建置醫學教育與評鑑相關數據指標,透過視覺化儀表板呈現關鍵數據,協助主管快速掌握趨勢,進行教學改善與資源分配。這不僅提高了評鑑工作的準確性,也讓管理層能即時調整策略,以符合教學與醫療發展的需求。
- 透過Google雲端與單位合作,收集教學相關數據,如全院員工教育訓練成果,資料即時更新並集中管理。這樣的方式不僅提高資料存取與分析的便利性,也減少紙本作業的負擔,使跨部門協作更加順暢。
│科技發展始終來自人性
透過科技應用,醫學的行政管理不僅變得更高效,還能減少人工作業帶來的錯誤與時間成本;透過數據分析、智慧推播等方式,使得病人醫療更加安全,也讓新進醫療人員的訓練更加全面。未來,數位技術仍會不斷發展,醫學亦將隨之展現出嶄新的面貌,柳營奇美醫院堅信同理心的關懷與有效的溝通仍是醫療不會改變的核心,正如「科技的發展始終來自人性」這句名言所言,醫學不會只是治療疾病的科學,更是理解生命、關懷社會的實踐者。
醫學人文與歷史文化的連結
-
106年嘉義故宮中華文化
-
107年林家花園閩南文化
-
108年奇美博物館西洋藝術館
-
109年人文電影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