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跨領域團隊合作照護教育(IPE, Interprofessional Education)對落實全人照護是很重要的學習,放射診斷科在113年3月將跨領域團隊合作照護教育納入「醫事放射師臨床醫事人員培育計畫」,觀察過去10年曾參與跨域教學的教師及學員,與其他職別合作時有提升溝通能力,可以接受不同的論述但不會對立,畢竟各職類學習背景不同,觀點自然不同,但為了提供病人更周全的照護就該充分對話。
│探勘
卓越教學推動小組成立目的是讓各職類教師可以交流提出教學困難,成員包含來自各科的卓越教師,共13名,並訂定每月召開一次例會,視情況彈性調整。我有幸被推選為今年總召,首要任務是執行蔣維凡部長交付的第一項指令:規劃跨領域全人照護師資培育方案。
113年12月18日召開第一場會議,我特意引用黃順賢院長在醫院演講時的簡報,何謂永續經營?就是恆久+卓越。卓越是找到「對的人」上車,並堅持著「共同的願景」前行。
依此期許卓越教師要相信自己就是那個「對的人」,會議中護理職類提出很好的建議,如:關懷能力量表問卷填答前,應先解釋問項及共識,復健科提出應該要先確認全人照護的執行定義,營養科想知道全人師培受訓對象,是否僅限PGY收訓單位,對於全人照護已熟知的臨床心理師,在推薦專家同時呼籲會議要精實,畢竟要兼顧臨床的教師真的精力有限。
│前進
為了聚焦與教學中心討論後,就在第二次集會前,讓教師盤點單位內跨領域教學現況,先自評所屬職類在全人照護定位與認知,終於在歷經三個月的討論後底定114上半年跨域全人照護教師培育課程,預定於5月10日以工作坊形式辦理,師資陣容有放射診斷科資深教師謝佳穎組長,以及積極推廣跨域整合及促進團隊資源合作的品質管理中心張基生高專,院外則邀請中華民國醫事放射學會理事長暨台北國泰醫院影像醫學部侯貴圓技術主任,也邀請了在全人照護理論與實作有豐富經驗的醫學中心專家學者蒞臨指導。
│換位思考
教師們坦言擔心全人照護師培制度實施後,加上先前的導師學分及早先就有的教師認證學分,需修習過多學分,對忙於臨床的教師而言實為一大負擔建議整合學分。教師陸續提出前對小組未來運作的看法,在前三次沒意見的教師,實說是對制度摸不著邊,教師們提出自己單位更深沉的教學難題,意見開始不斷湧出。其實我不是卓越教師(認證條件是要獲選三次優良教師),舉薦自己加入小組的原因,是因為蔣維凡部長期待教學活動的推動,要有由上至下及由下至上,但過往經驗告訴我這樣比較費時,但我知道該是「由下至上」的時候了,待續…。
運用六頂思考帽策動跨領域合作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