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新手在急診室照護病人」

佳里奇美醫院│ER 王薏涵護理師

  在大學剛畢業直接到臨床當新進人員的過程裡,別於以往有校內老師帶,按照老師所訂定的目標來完成學習,現實是臨床教師帶著我「從零開始」,跟學姊在單位工作。剛開始的第一個月,是我覺得壓力最大的時刻,除了對單位環境的熟悉與適應之外,照護技術上的差距也要再學習,雖然知道該做甚麼,但技術這種東西是需要反覆練習而熟練的,再加上急診除需面對常規事務,如:量血壓、留尿尿、留大便、告NPO等,還時常要處理臨時狀況,如:找家屬、找外勞的翻譯、檢體溶血要重抽等,再加上藥定時找學姊幫我確認學習歷程的項目逐項完成,每天回家吃飽就是躺平呼呼睡,偶爾做夢還會夢到IV on不上,醒來實在覺得蠻好笑的。

  在這一段新進人員三個月的學習歷程裡,很感謝單位學姊的幫助和教導,雖然很有壓力,但也讓我快速成長。想起我在大學時看過的一本書「那一年,我在重症照護病房」,他寫到一段話讓我也在這次的成長中感同身受,Theresa Brown說:「為生命奮戰的過程中,難免痛苦交織,這時,護士就派上用場了。醫師負責治療,或者說,試著治療,我們護士則在緊要關頭挺身而出,主動設想當天所照護的病人有什麼需要,然後在關愛與惱怒交織的心情下,盡力幫助他們」。我認為最容易影響護理照護品質的是護理師們,但卻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群,常常在忙亂的急診面臨人的喜怒哀樂,但我們也盡力去付出關心和照護,當我看到這段話之後,我真的深刻體會到什麼是”在關愛與惱怒交織的心情下,盡力幫助他們”。

  很多時候,我看到許多人為了親人的病況而焦急的心,有時口氣不佳,有時不甚友善,尤其在病人量多的時候,更是有很多需求出現,但許多學姊雖一邊忙著自己的工作,卻也能安撫好家屬、病人的情緒以及需求,這是值得我在未來的日子裡加強學習的部分。

         急診員工聚餐2014.12.01

   2014/12/26急診聖誕節交換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