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救護協勤初體驗

佳里奇美醫院│ER 陳慧萍護理師

 

  踏入職場後,一直在急重症單位工作,其實自己也沒有想過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急診,當時對護理工作也只是懵懂,只有滿腔的熱血。

  確定面試上急診的那一刻自己也嚇了一大跳,什麼是緊急醫療服務 (EMS),什麼是緊急醫療救護員 (EMT),什麼是緊急醫療處置都不懂得我,也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了7年多,這些年來的訓練,對於到院後的病人判斷和緊急的處置,或許稱不上可以拿到100分,但也能有自信的告訴自己,可以拿到及格的分數。

  在急診環境經常接觸到EMT,他們常是被我們抱怨的那一群人,除了「常送病人來」被我們抱怨,還不時被我們抱怨「處置做得不夠好」,「處置做的不夠正確」等,常拿我們接受過的訓練來批判他們,當然,我們相信他們盡力了,我們也知道他們的辛苦和無奈。

  對於到院前的處置,我們也只是略知一二,一點都無法想像他們到底做了多少事,這次在朱主任的安排之下,有機會到專責救護隊見習,其實是帶著緊張的心情,環境完全不同、立場完全不同的狀態下執行救護工作,上了救護車出勤的那一刻,我問了EMT大哥,我到底可以做些什麼,坦白說,在醫院內接到救護台通報已經完全無感,但在救護車上出勤接到通報,卻緊張得要命,事後想想,在醫院內我們有太多的支援,而救護現場我只有一雙手和這些年來累積微薄的判斷功力,現在終於了解他們的困境,他們受限於現場的支援器材有限,很多時候需要敏銳的判斷力,三不五時還會受到家屬的質疑等。雖然這趟出勤只有短短的半天時間,卻有大大的收穫,有了這一次的經驗,對於EMS的概念比較有想像的空間,經驗值也提升。

  所以值得我們思考的是,未來我們雙方業務合作的可能性,在於制度或協勤如何配搭,可以讓EMS的救護品質提升,讓病人獲得更好的到院前照護品質,也可以讓急診室的醫護人員更深入了解,到院前救護的不同情境與處置,讓急診照護品質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