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微笑,看見護理之美
不論是哪個醫生或護士,不論資深或資淺,每個人一定都曾問過自己一個問題:「我真的那麼一無是處嗎?」,那種挫折感,彷彿是畢業後要學習的第一份功課。在學生時期,你常常要挑燈夜戰,硬生生地消化一本厚過一本的醫療照護教科書,才能完成護理養成教育,順利地拿到畢業證書。但一到臨床,你才發現自己只是把過去所唸的書一本一本地疊在腦海裡,根本來不及在需要的時候蹦出來靈活運用,解決你所碰到的難題。甚至更多時候,是你根本沒有碰過、也不知道該如何去面對和處理的窘境。像這樣的挫折感,在剛到4AI工作的前三個月,滿滿地填塞我的胸膛,上班時間的每一個步伐,都踏得很沉重,每天都有評值不完的評核表、考不完的試,永遠追著你跑,我想這是新進人員都感同身受的事吧!試用期帶我的學姊,是單位的Leader,但我的表現差強人意,速度無法跟上ICU的節拍,也常常漏東漏西的、少做了甚麼或做錯了甚麼事,所以經常就會被學姐們電。學姐們常說:「這就是我們單位緊張工作之餘,發洩壓力的方式之一,大家都對事不對人,你也不要太在意。」每天面對的人事物層出不窮,一點一點累積的壓力,一定要有個宣洩的出口,不然累積到某個程度一定會爆炸,所以每當心裡有委屈或壓力,家人就是我宣洩委屈的最佳出口,而他們給我的支持,也常是我走下去的動力,使我重拾信心。
初到加護病房,讓我見證這個與生命拔河的地方,病與死輪番上演、悲與慟難分難離。我們再努力,也無法每一次都讓病人回到他摯愛親人的身邊。在這麼高壓的環境下工作,為了病患的安全、確保他們的生命徵象維持在穩定的狀態下,我總是繃緊神經專注地注視的監視器,一有聲響必定趨前查看,深恐病患的心跳或呼吸就在我的疏忽中停止。在加護單位,訓練我要如何反應病人的任何生理變化,訓練我要斤斤計較病人的任何治療,不能有差池。
在加護病房,我看到單位間團隊合作的精神;我看到護理同仁為了病人的血壓心跳呼吸尿量而斤斤計較數值,希望從中找出病情好轉的端倪;我還看到懷孕的同仁奮力的為病人翻身沐浴,完全忘了肚子裡也有個需要他小心呵護的寶寶,護理同仁們都說:「沒什麼!因為他是我的病人」。在加護病房工作三年多來,這一幕幕的場景,觸動我內心深處,我看到人間的至真至善至美,一切只因為「他是我的病人」。可是我知道,在「他是我的病人」的背後,加護病房同仁做的是「他,不只是我的病人!」,那是對親人的付出,甚至更多,我很高興,我很榮幸,我身在其中。
在兒科加護病房,我陪著母親們度過他們產下高危險嬰兒後住院的期間,每天我在他們到加護病房時,陪伴他們探視還陌生的孩子,不那麼完美,但終究是自己懷胎生下的孩子,從陌生、到認識、到認同;從無法接受不完美、甚至有缺陷的嬰兒,到接納他成為家中的一份子,並編織未來;從惶恐不知如何扮演好母親的角色,到熟練的餵奶和觀察孩子呼吸暫停的症狀而不害怕。陪伴這些新手媽媽爸爸們度過最艱苦難熬的過程,適應孩子們的各種狀況,我和每一位母親們結下好緣。我了解這些母親們要的不多,耐心的陪伴、傾聽他們的心聲,陪他們走過這一段,就已經足夠。
我鼓勵自己,保持一顆視病猶親的心,將病人當成自己的家人一樣的去照顧與關心,這樣任何的事就不會覺得心煩,也可保持一顆歡喜心去照顧病人,更別忘了陪伴辛苦的家屬。我一再的提醒自己,病人及家屬需要的不是只會勤做技術的護理人員,而是多一份真誠呵護且有溫暖的心,所付出關愛、陪伴與傾聽的護理人員,遠遠勝過他們生理上的不安。因此,每天在工作結束後,我都會問自己─我今天微笑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