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病人長期需經由(瘻管,也就是民眾口中的手筋)進行洗腎,而「瘻管」是經由手術將動脈及靜脈血管吻合,以提供病人長期洗腎之血管通路。當「瘻管」無法使用時,即需重新另行建立,若是重建率越高,表示病人瘻管的損壞率越高。造成瘻管重建或損壞的原因,可能是病人本身血管狀況不佳、容易堵塞,或是病人對瘻管照護知識缺失、醫療院所對病人瘻管部位之照護不足,導致必須重新進行「造管」或「植管」;統計103-105年本院血液透析病人瘻管重建率平均值:0.1%(全國瘻管重建率平均值:0.26%)。
台灣腎衰竭病人眾多,其中嘉南地區更高居全台之冠,對長期洗腎病人來說,洗腎瘻管的功能往往決定透析的效果與品質,因此其堪稱是洗腎病人的生命線。本院血液透析室護理師除平時訓練瘻管評估照護外,定期針對特殊瘻管進行討論,以落實透析前執行瘻管之「視:皮膚完整性、針孔癒合情形;觸:瘻管分布及走向、深淺及彈性、Thrill強弱;聽:嘈音」三大功能評估。除此之外,我們對於瘻管穿刺技術恪守無菌原則,使用2% Chiorhexidine進行皮膚消毒及無菌防水透明敷料固定,避免造成瘻管感染,統計103-105年瘻管感染率0%。另外我們針對困難穿刺瘻管病人會執行杜卜勒血管超音波掃描,減少瘻管穿刺失敗率;對於瘻管功能異常病人,也會結合心血管內、外科及放射科醫師,提供動靜脈瘻管整合性醫療,使腎友得到良好的瘻管照護品質。
透析中要維護透析管路安全,首重在透析過程需定期監測及確實查檢管路,以做到透析安全『滴“血”不漏』。我們落實查核機制與加強訓練人員危機處理能力,其次為讓護理人員能全程觀察到穿刺部位及透析管路,單位同仁共同發展『瘻管透明保暖套』及『棉被兩段式蓋法』,確保透析過程病人管路的安全性及舒適度;再者為防止管路滑脫並提供管路的靈活度,同仁運用「管路架橋式黏貼法」,預防人為牽扯所造成管路意外滑脫之危險,這也展現出護理藝術之美,提升了病人的護理品質。
瘻管是透析病人的第二生命,透析後瘻管自我照護對於透析病人而言是相當重要的課題,因此透析病人瘻管自我照護能力就顯得格外重要,我們除了給予病人瘻管照護衛教外,更將其納入常規每月衛教的重點,衛教對象更延伸至主要照護者(如家屬、外籍看護),並應用多元化的衛教資訊(例如衛教手冊、圖像教學、瘻管訓練輔具)來提升病人及照顧者對瘻管照護的能力。病人在家也能隨時以電話諮詢,有關瘻管照護的相關問題,使其不僅能在院安心透析更能享受正常的居家生活。
為提升透析品質、延長透析病人壽命,瘻管所衍生的問題是洗腎病人必須面對的課題,有鑑於此,單位護理人員除了透析品質的維護外,對於瘻管的照護更是不遺餘力,除了預防性的瘻管照護,更隨時掌握瘻管的現況,在適當的時間點介入,使病人瘻管問題能被有效處理,以延長瘻管使用壽命。堅信唯有病人和我們的共同努力,才能擁有良好的透析瘻管,這也是病人得以安全走過每一個血液透析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