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趕時間才來急診,怎麼還要等?」、「腳都痛三天了還不先進去看,變嚴重你要負責嗎?」、「昨天就跌倒了,要快一點做全身健康檢查」、「身體很虛弱,可以先打營養針嗎?」、「一定要等到急救才能先看嗎?」、「我已經等很久了,還要等多久?」…錯誤的就醫觀念與「護己」的人之常情,每日在急診檢傷中重複上演,如何發揮同理心並且耐心回應著各式質疑與不滿,同時要能隨時「插播」新病人嚴重度、回應急診大門民眾的疑難雜症,是急診檢傷護理師展現的高深功力。
在飲水機旁:「請問一下這裡有飲水機嗎?」、在急診護理站:「請問一下急診室怎麼走?」、不顧一切中斷忙碌的醫護人員:「請問一下有衛生紙嗎?」…再多的標示或指引,終敵不過「用問的比較快」的心態,忍不住內心吶喊著:「請問一下可以先自己想辦法嗎?」
「護理師!哪裡可以手機充電?」、「護理師!我媽說她肚子餓!」、「護理師,我可以出去外面散步嗎?」、「護理師!可以幫我打電話嗎?」、「護理師!病房還要等多久?」、「護理師!這裡有無線網路嗎?」、「護理師!可以幫我買東西嗎?」、「護理師!他(病人)這樣正常嗎!」…護理師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各種疑難雜症都能指點迷津、一一解惑。
一位自稱「病人的朋友」總是滿臉善意、和善多禮的回應醫護人員,陪同病人就醫過程中,三番兩次積極地關心病人診療狀況與動向,並扮演聯繫者角色讓醫師和病人父親以電話溝通轉院事宜,乍看之下莫不以為是位有情有義的朋友在協助生病友人;協助推床輸送病人前往放射科,只見這位朋友湊在病人耳邊說道「加上今天一共要再給8千,妳爸爸叫妳先付給我,妳身上的錢夠嗎?不夠的話要先去領給我喔!」,病人虛弱閉眼皺眉:「我沒有錢」,朋友則板起臉孔:「有啦!妳爸說有匯錢,妳一定要先去領給我」,病人面露厭惡表情從口袋中掏出幾張鈔票丟向床面…友善的面孔之下,頓時僅存著金錢交易的談判。
高齡老母親不慎跌倒骨折,醫師說明年紀大的手術風險及長期照護需求,子女間為了手術與否意見不合在床邊起口角,只見病人默默無語地躺在病床上,憂愁看著爭吵不休的子女,長年負責照顧老母親生活起居的小女兒:「不要再開刀了!我已經夠累了!不要再這樣拖累!」,病人憂憂回答:「賀啦!免開啦!哇安奈擱賀啊!」…護理站正交接班的主護紅著眼眶:「不知道有誰可以救阿嬤!」,除了協助引導家屬達成共識、降低衝突,最痛心的莫過於這位病床上面臨失能的老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