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的眼淚
聽著呼吸器的隨著呼吸起伏的打氣聲,一張消瘦而虛弱的身軀捲縮在床;床上躺著的是一位末期肺癌轉移合併呼吸衰竭的六十歲阿公。忍受著癌症轉移所帶來的疼痛,插著氣管內管,看著這樣的他有時心中常感到百般不捨。
我待的單位是呼吸照護中心,常見的病人常都是插著氣管內管,或是使用氣切。照顧這位阿公的期間看著他剛轉入接受治療,也看著他病況日漸惡化…呼吸,對我們來說是多麼簡單的事,但對於呼吸照護中心內的每一位病人而言,過程是多麼艱辛,因為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幸運的脫離呼吸器,靠自己的力量呼吸。
每當在為阿公做呼吸訓練時,看著他才拿掉呼吸器不到十分鐘呼吸速率便開始隨著時間越來越快。身為阿公的主護,內心很清楚,脫離呼吸器對阿公而言眼前還有很多的挑戰!總是在阿公耳邊柔聲鼓勵,告訴他:「阿公!要加油喔!你一定要堅強喔!」,從阿公堅定的眼神中可以感受他多麼想戰勝病魔,好好的活下去…
有一天,阿公的意識狀態突然改變了…在耳邊輕喚他的名字,他不再如往常一樣睜開眼睛看我;女兒及女婿帶著年幼的孩子來探視他,一聲聲的呼喚,告訴他,他最心愛的孫子來看他了,但他始終沒有回應。
女兒紅著眼眶說:「他原本在去年終於滿六十歲準備退休了…,以為自己可以終於可以享受退休生活的同時,突然發生得到癌症。一開始的他很樂觀,他相信自己只要積極接受治療,那麼一切就會好的…」。
我輕拍她的肩膀,聽著女兒語氣裡充斥著對老父親的不捨。望著阿公那張虛弱的臉龐,我才了解即使隨著時間病況惡化的阿公為何能忍受這一切痛苦,選擇與病魔拼鬥。
當醫生與家屬談及安寧緩和條例時,家屬沉默的聆聽醫生詳細的說明,緊皺著眉頭,表情凝重。最終他們選擇拔掉氣管內管,讓阿公在生命的最後,不那麼痛苦。
在這同時阿公也突然清醒了,當家屬跟阿公解釋是否拔除氣管內管時,我看見阿公沉默的撇開頭,隨後憤怒的敲打自己的頭與床欄。對於眼前的狀況感到無助的家屬,心急的告訴阿公:「爸!該放下了!拔掉氣管內管…好不好?」。阿公至此之後,開始每當看到家屬,就會情緒激動的打自己的頭,或做出試圖拔管的動作…
當我們都以為這樣受盡病魔折騰的阿公,會同意選擇拔管的同時,也似乎忽略了他的感受。一股複雜的情緒湧上心頭…回想著阿公在過程間的反應,我反覆思索著。阿公知道他的病況惡化的事情嗎?會不會他還樂觀的以為自己的病況是還能被控制住的呢?他一定比誰都想治好自己的病吧!所以,當他心愛的家人不如想像中的鼓勵他,卻要他選擇拔管的時候,他一定很痛心?
站在醫療的角色,我們認為這樣的選擇,對病人是件好事。但對病人本身而言呢?是否已做好面對死亡的心理準備?最終阿公點頭同意拔管了,只是我們不清楚,他是以怎樣的心情去接受這件事。果然在脫離氣管內管後,不到十分鐘阿公呼吸開始急促,臉色漸漸發黑。無論他對親友的留戀或生命有怎樣的執著與經歷,都在此畫下句點。但照顧阿公的這段過程卻使我感觸良多。雖然感到不捨,但又告訴自己至少阿公不用再忍受病痛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