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A病房環境整潔的執行力-『堅持執行力,打造美好的環境』
這天,在護理長檢視整個病房後,發現單位有許多空間堆積不必要雜物和使用率極低的物品,因此為使6A病房的環境空間能達到最佳使用狀態,於是在護理長的帶領下及行政資材組成員共同檢視單位環境、宣導執行、腦力激盪下,單位所有人員也展開一連串的執行與落實環境大改造的計畫。
首先,透過文獻搜尋我們了解環境6S管理概念,5S是工廠管理的基本要求,以創造一個清爽潔淨的工作環境,可讓品質穩定,也能更有效率的完成任務(蕭,2011)。6S是由5S發展而來,由於日文的羅馬拼音都以S開頭,所以簡稱為6S,分別為:整理(Seiri)、整頓(Seiti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etsu)、素養(Shitsuke)、安全(Safety)(李,2000)。為塑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來提升人員滿意度及生產力,將運用6S原則來改造護理工作環境,期盼透過環境改造,人員養成良好工作習慣,增強護理環境正向感受,提高人員工作動力。
因此,依據這些原則重新檢視我們單位工作環境,經過小組成員密集討論擬出整理原則及環境改造範圍。
首先,重整原則是「物歸原位」,包括:
1.相同衛材或護理相關衛材規劃為同一區。
2.物品超過2年未使用或閒置物品以財產轉移、報廢或收納為同一區。
3.所有空間使用顏色標示物品位置,且將物品放置位置構圖建檔。
環境改造範圍有:
1.39-40病房醫療用櫃。
2.護理站(含病歷櫃、單張櫃)。
3.準備室。
4.病房。
5.庫房、儀器庫。
6.電視牆櫃、工作車。
7.討論室含佈告欄、抽屜、櫃子、內容物。
改造前
計畫擬定後便展開一連串的執行與推動!在執行的這段期間,許多新進人員表是運用顏色區塊可幫助自己快速記憶東西位置,省時又便利。此外,物品擺放及歸位的執行力更是快速又正確,在連續測試幾個月下來,單位人員對於空間利用與設計及取物皆感得心應手。
透過這次的環境大改造,單位人員也全數動了起來!「執行力」的就是要讓大家能便利且樂於行動,潛移默化的形成一種內化行為,希望持續以『堅持執行力,打造美好的環境』為目標,未來透過更多的改變、創新讓單位能夠繼續落實更多的「執行力」。如此一來,人員不但能有好的工作環境與效能,亦可提供病人和家屬更舒適的休養環境。
參考資料:
李隆盛(2000) .生活科技教室須要5S.生活科技教育,33(7),1。
蕭亞洲(2011).由5S到精實服務-服務業應有規範的建立.品質月刊,47(4) ,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