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護理熱誠

奇美醫院‧8C病房 葉秋金安寧 居家護理師

  一畢業就來到奇美醫院,從血液腫瘤科到安寧病房,轉眼間已經六年多,新進人員的心情已經逐漸模糊,對護理的熱誠似乎逐漸冷卻,習慣性的把常規完成,有時間就多陪伴病人,評估心理層面的需求,但內心是期待每天準時下班,並不想在醫院多待。

  就在生完小孩,辦理留職停薪時,有機會在家休息,整理心情與角色轉換,因為留停超過半年,必須調離原單位。某天,護理長打電話來問我是否有意願來安寧居家,我開始思考,這是另一個不同的工作環境!後來也因為有機會來到安寧居家,我開始學習當一位”新進人員”。那天,懷著忐忑不安的心,來到安寧居家報到,慶幸的是同事都是我熟悉的學姊,如果是完全不熟的人,我想又是一種壓力。

  臨床教師指導我如何準備接一位新病人,從何取得病人疾病過程,及哪些資訊是須事先了解才能去案家,例如當看到診斷或疾病過程時,要能連結可能出現的症狀及處理方式,甚至治療方式及副作用都需要了解。以全貌來看一個病人,不管是癌症或是八大疾病患者,在還沒接觸前,腦海裡必須浮現這些問題。到案家時,一一印證,甚至管案期間,新症狀出現了,也能夠了解原因及解釋,並衛教他們如何在家就能處理,以減少再入院的機會,此刻批判性思考的邏輯在這兒發揮的淋漓盡致。

  不僅僅是症狀控制,安寧居家護理師在心理社會層面,也需多方面的面面俱到,有時發揮如同其他團隊成員角色給予的同理及肯定,或必要時轉介其他團隊成員(傷口護理師、宗教師、心理師、社工師、醫師等)一同討論照護病人及案家,必要時協同訪視,這在居家照護中扮演了協調連結之角色。

  在每次訪視,都要重新檢視病人,已發生的症狀需得到控制,未發生的症狀需事先衛教,因為每次訪視僅一至兩小時,其餘時間是由家屬在旁照護,除了教導照護技巧,也必需思考到未發生過的症狀出現時,家屬如何能處理而不慌張,讓病人能在家做症狀控制甚至善終,而非一有症狀馬上送急診,減少不必要的奔波。除了症狀控制外,如何讓家屬及病人在家好善終,也是考驗著安寧居家護理師;瀕死病人,需在家善終時,也必需提早指導瀕死症狀及護理方法,除此之外,心理層面也必需做死亡的準備,不僅是病人,家屬更必須被關心,引導案家道愛、道謝、道別、道歉的四道人生。

  因家訪大部分只有一個人,在案家必須獨立思考,與病房最大之差異是許多資源的可近性及迅速運用,對新進人員的我是一大考驗。然而隨時充實專業及新知識,全面性思考邏輯,我想案家也才能安心與我建立起信任關係。不知不覺來到安寧居家也五個月了,學姊們都很細心的叮嚀我,不厭其煩的讓我諮詢,開朗的笑聲充斥著辦公室,讓我很放心的工作,壓力也減輕不少,很高興來到這樣的工作環境,除了重燃對護理的熱誠,因為與案家建立深厚的革命情感,護理品質更提升許多,很高興有這樣的團隊,讓我不會工作只是工作,想多待一下也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