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治療對生命末期病人焦慮之緩解?
一、背景
成人一般住院病人常因突發或非預期的病情惡化而需急救,病人瞬間陷入與死神的搏鬥。國外發展出快速反應小組,在急性惡化時便提早介入處理,避免病人發生心肺停止並降低死亡率。但因成本極高,故藉實證過程探討快速反應小組能否有效降低成人一般住院病人的死亡率,以做為臨床推廣之建議。
二、方法
以實證方法進行文獻收集與評讀,使用Cochrance、NGC、TRIP及CEPS等資料庫,輸入關鍵字:Adult、patient、Rapid Response Team、Placebo、mortality、Cardiac arrest,共取得76篇相關文獻,再排除加護病房病人、重複性文獻及語言限制,篩選出4篇,經文章題目及摘要篩選,最終採納2篇,進行詳細評讀。實施實證方法的過程如圖一。










三、結果
依Oxford(2009),此篇文章為Level 2a的Meta-analysis。文獻收納5篇研究,只有2篇研究有探討音樂治療對生命末期病人焦慮的成效,共有45個參加者。經統合分析研究結果顯示音樂治療的介入對生命末期的焦慮成效無顯著差異。臨床上我們亦提供6位生命末期病人音樂治療,發現病人聆聽音樂期間情緒較為平穩,然結束音樂治療後約15分鐘,病人將再度焦躁不安,也反映音樂治療對病人焦慮緩解持續時間較短!
四、結論
本篇文獻音樂治療收納5篇研究,而這些研究分別探討生命末期病人的緩解症狀(如:噁心、疲勞、疼痛)、心理(如:焦慮、抑鬱、恐懼)、生理(如:呼吸頻率、心率)、家庭關係和社會支持、溝通(如:言語、非語言表達)、生活質量、靈性與滿意度。經統合分析研究結果顯示音樂治療的介入對生命末期病人的:a.自評HQLI-R(即日常功能、活動、生活質量)、b.心理(即憤怒)、生理(即疼痛、噁心)、c.社會/精神(即生命的意義,身體接觸,家人的支持,關係與神)、d.性生活,實驗組與對照組具顯著差異。
而針對生命末期病人的焦慮,實驗組與對照組不具顯著差異。作者建議未來應具有嚴謹度的大型研究釐清音樂治療對生命末期病人的各項生、心、社會、靈性的成效指標,得以參考納入末期病人照護流程。另目前倘若要運用音樂治療於臨床個案,應與醫療團隊討論。並徵求個案同意,依個案個別性提供合適音樂類型,避免個案不喜歡或排斥,導致負面結果。
五、參考文獻
Bradt, J.,& Dileo, C. (2010). Music therapy for end-of-life care. Cochrane Database Systematic Review, 20(1), CD007169.
Georges, J., Onwuteaka-Philipsen, B. D., Van der Heide, A., Van der Wal, G., & Van der Maas, P. J. (2004). Symptoms, treatment and “dying peacefully” in terminally ill cancer patients: A prospective study. Support Care Cancer, 13, 16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