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A 姜淑婷 護理師
某日,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有趣又發人省思的文章,突然靈機一動,想到身為醫護人員的我們每天接觸面對疾病治療的患者,當患者或家屬面對疾病治療抉擇時,這樣的故事可以提供給家屬、或自己這樣的思考方式,因為疾病的治療也不是只有一種選擇,怎樣做才是最好,想想每件事都有兩種以上的選擇。
這個文章是這樣說的…
有個年輕人,屆逢兵役年齡,抽籤的結果,正好抽中上上籤,最艱苦的兵種—海軍陸戰隊。年輕人為此每天憂心重重,幾乎已到了茶不思、飯不想的地步。年輕人深具智慧的祖父,見到自己的孫子這付模樣,便尋思要好好開導他。
老祖父:「孩子啊,沒什麼好擔心的。當了海軍陸戰隊,到部隊中,還有兩個機會,
一個是留在本島,另一個是分發外島,如果你分發在本島,也不用擔心呀
!」
年輕人又問:「那,若是分發到外島呢?」
老祖父:「那還是有兩個機會,一個是後方,另一個是分發到最前線。如果你留在外
島的後方單位,也是很輕鬆的!」
年輕人再問:「那,若是分發到最前線呢?」
老祖父:「那還是有兩個機會,一個是站站衛兵,平安退伍;另一個是會遇上意外事
故。如果你能平安退伍,又有什麼好擔心的!」
年輕人問:「那麼,若是遇上意外事故呢?」
老祖父:「那還是有兩個機會,一個是受輕傷,可能送回本島;另一個是受了重傷,
可能不治。如果你受了輕傷,送回本島,也不用擔心呀!」
年輕人最恐懼的部分來了,他顫聲問:「那…若是遇上後者呢?」
老祖父大笑:「若是遇上那種情況,你人都死了,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倒是我要擔心
,那種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場面,可不是好玩的喔!」
所以看起來,其實人生擁有的就是不斷的抉擇,端看自己的態度,去正視無數的決定
機會。可以面對問題的正反面,將所有狀況了解後,將會逐漸化為烏有。
反思自己剛踏入護理職場前,我聽過證嚴法師的靜思語說到的一句話:「醫生在病人的眼裡就是活佛;護士就是白衣天使,是觀世音菩薩。所以醫院應該是大菩薩修行的地方」。因著這句話,讓我想起剛踏入職場後,常告訴自己,如果當菩薩有較多的體力提供患者的照護需求,那我也很樂意當「菩薩」。
身為護理人員,很多人總是認為要十項全能,但是患者有病痛情緒,而我們也有。所以在工作中,要調適自己的情緒而能夠笑臉迎人,對我們來說真是個大修行,而大家常常討論的話題--護理師超時下班,網路上也常寫著每個護理人員的辛酸血淚史,在這些抱怨底下,讓人都漸漸忘了護理工作的重要性,也遺忘了我們最初學習時、選擇就業時的初衷。
其實已經踏入職場一年多,偶爾也會面對工作去留的衝突,特別是遇到挫折的時候,常常會重新再找出以前寫的基護實習心得來看,想起當時的自己因為病人和家屬的肯定與鼓勵的而沾沾自喜,原來我的工作是可以滿足人的需求,讓病人健健康康,而自己也會感到高興。
現在的自己依然喜歡照顧病人,也學會在每件事都往不同的方向去看,工作中努力照護病人,假日就好好放鬆心情,情緒上也比較不會鑽牛角尖。在醫院工作,病人、家屬和醫護人員來來往往,有開心的也有不開心的事,雖然每天遇上的狀況也相當多,不過也都能迎刃而解。工作中的小故事裡有大啟發,護理工作面對的是生、老、病、死,但要慶幸的是我們都參與別人的生命故事,讓生命延續下去。到現在,我仍然肯定自己的選擇,努力工作,並提供病人最佳的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