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纓 護理師、蕭蕙莉 護理長、王俞蓉 護理師、劉欣怡 護理師、蘇商兒 護理師

一、背景
搔癢對於罹患慢性腎臟病(CKD)和終末期腎臟病人一直是個惱人的問題,儘管改善透析方法,包括開發新型膜生物相容性和血液過濾透析,但是改善有限。產生皮膚搔癢的病理機轉目前仍然不清楚,但是它卻是實實在在影響病人生活質量和睡眠,最近研究發現豐富的亞麻油酸可穩定細胞膜與減少發炎反應,希望能藉由實證過程驗證對於搔癢改善情形,做為照顧病人依據。

二、方法
以實證方法進行文獻收集與評讀,使用NGC與JBI兩個照護指引機構,及PudMed、Cochrance、ProQuest、CEPS、全國博碩士論文及台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六個資料庫,鍵入關鍵字包含「月見草油」、「搔癢」、「血液透析」、「primrose oil」、「pruritus」、「Gamma-linolenic acid」、「skin itching」、「Uremic pruritus」、「hemodialysis」,共獲得69篇相關文獻,之後再將RCT、Systamic review、Meta analysis列為限制條件,另經文章題目及摘要篩選,最終採納3篇,進行詳細評讀。實施實證方法的過程如下。

臨床情境:32歲張小姐因為風濕性關節炎導致腎臟衰竭需要長期血液透析,洗腎初期有皮膚搔癢情形,鼓勵足量透析與塗抹潤膚乳,但是病人仍然經常表示搔癢未改善,影響睡眠情形。某日病人詢問:「鄰居告訴我說像我這種癢,有人用月見草有效呢?我是不是可以吃啊?」
步驟一:提出PICO(P:常規血液透析病患; I: 服用月見草油C: 未服用月見草油; O: 對於搔癢改善療效)
步驟二:系統性的搜尋文獻(鍵入如上述之key words與限制條件)
NGC: 0篇;JBI: 0篇;Cochrane Library: 1篇;ProQuest: 0篇;PubMed: 2篇;CEPS: 0篇;Medline: 1篇;台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0篇;全國博碩士論文:0篇;Elsevier Subject Collection Health Sciences Collection:54篇。扣除重覆與不適合文章,總共評讀3篇
步驟三:評讀文獻
等級為Π RCT:以17例尿毒症病患採前瞻性實驗,雙盲。讓所有病人停止止癢治療至少2週,隨機分配至治療亞麻酸 2.2%乳膏或使用安慰劑組,每日洗澡後全身塗抹,針對搔癢部位每日三次,維持兩週;隨後再等待兩週藥物代謝期後,反轉治療方式。瘙癢的嚴重程度,評價用傳統的視覺模擬評分(VAS)和改良式問卷調查法(瘙癢評分)並抽血檢測天門冬氨酸、丙氨酸轉氨酶、膽紅素、白蛋白、血液尿素氮、肌酸酐、鈣、磷、甲狀旁腺激素和完整進行了測定。結果:豐富的亞麻油酸是比乳霜更能有效緩解情形,並分別在實驗前、實驗六週與十二週時抽血檢測分析。結果:豐富的亞麻酸是一個有利的補充,比亞油酸更有效減少花生酸類代謝減緩炎症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