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精準醫療邁進的重要基石 「奇美人體生物資料庫」打造未來的美好
- By 柳營奇美醫院 蔣維凡|教學中心 主任
- |牙醫部 部長
- |陽明交通大學、成功大學 兼任教授
門診資訊
人體生物資料庫收集臨床上有意義病例之檢體和相關臨床資訊,在生物醫療研究上是十分珍貴的資源,可以將基礎研究運用於診斷和治療上的驗證,有助於新科技在疾病上的運用,甚至產業界生醫產品上市前驗證之用;但是,早期人體生物資料庫之設置多為實驗室與臨床醫師合作之專案模式,無法長期保存使用。奇美醫療財團法人(以下簡稱:奇美)早於2000年總院區醫學研究部設置之初,便以院級設施規模建置,為當時少數以醫院支持設立之人體生物資料庫。台灣於2010年通過「人體生物資料庫管理條例」,將人體生物資料庫之設置、管理及運用,保障參與者之權益等明文規範,於此條例執行之初,奇美便積極規劃配合,於2012年通過衛生福利部審查,並核定永康總庫與柳營分庫同步收案,截至2022年底結算:冷凍組織檢體有3,521例、血液檢體為14,211餘例、石蠟切片6,281例、唾液檢體已達3,273例檢體,這些檢體來自多種疾病,深具多樣性。
在奇美人體生物資料庫柳營分庫中,口腔腫瘤是數量最多的樣品之一;此外,檢體品質也涵括各類癌症前期腫瘤和口腔癌,可以提供口腔癌化完整過程面的檢體型態。在台灣口腔癌化之轉譯研究(Translational Research)上,奇美人體生物資料庫持續提供優質的檢體,協助台灣學者在口腔癌診療品質的提升研究方面有莫大的助益。為慶祝奇美生物資料庫以新制收案屆滿10週年,柳營奇美醫院於2022年11月17日邀請曾經申請檢體輸出的四位專家學者蒞臨柳營奇美醫院分享相關研究成果,其中兩位老師研究成果已技術轉移且有醫療產品之開發,舉例如下:
第一、奇美自2012年與長庚大學合作進行「口腔癌生物標識研究計畫」,以唾液中的生物標識套組為標的,以免疫檢測方法來開發唾液快篩試片(Immuno-based Rapid Test),相關研究成果在口腔癌化篩檢的臨床測試成效可達8成以上,並取得台灣、中國、印度、美國與歐盟等多國專利,於2017年技術轉移給國內新創生技公司––世延生醫,並且在2019年以唾液快篩試劑與ELISA檢驗套組獲得第16屆國家新創獎。
-
奇美醫院、長庚大學與世延生醫共同開發之唾液快篩與檢測試劑。
本產品從實驗室研發到上市前之人體試驗,奇美人體生物資料庫提供其中大部分的檢體,協助台灣獨立開發此創新醫材,未來可望對於口腔癌防治提供突破性的提升。
第二、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開發了獨步全球的「紅外線蠟吸附動力學影像數位技術」(Infrared Wax Physisorption Kinetics, iR-WPK),此技術在開發階段,結合奇美與多家醫學中心的檢體進行研發,此技術的亮點在於運用醣衣辨識癌細胞的專利技術,可以及早辨識病理組織切片及細胞樣品上變異的細胞,將傳統上需要及時判斷腫瘤性質或是手術邊緣的冷凍切片,從原來30分鐘以上的時間縮短為6-15分鐘,協助臨床醫師立即做出決定,加速病人治療期間。而本技術已經順利開發出檢測平台的原型機,可望未來提供病理醫師一個輔助診斷之好幫手。
除了以上兩位老師卓越的成就,在11月17日舉辦的成果發表會中,成大吳哲宏老師以微生物菌相概念,嘗試以唾液作為分析標的,進行微生物在口腔癌化中角色的解析;以及陽明交通大學張國威老師以microRNA解析口腔癌化機制,也有相當精彩分享。
近幾年來醫療往精準醫療及人工智慧邁進,然而,資料數據的完整與優化,是精準醫療與人工智慧的基礎。人體生物資料庫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環,亦是提供未來數位醫療有力的資源。柳營奇美醫院自詡成為台灣生醫產業最佳夥伴,人體生物資料庫便是其中一項重要設施,期望持續藉由可靠的臨床樣本與完整資訊,奇美攜手生醫學者為人類健康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