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玻璃,但我不脆弱-照顧玻璃娃娃之經驗談
![]() |
一、 前言
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是一種先天性的遺傳疾病,是由於第一型膠原纖維蛋白(Type I collagen)的基因產生變異,造成第一型膠原纖維蛋白產量不足或質地有缺陷,導致所形成的骨骼堅韌度不夠且容易破裂或斷裂就像玻璃一樣,患者即便有成人體型卻如幼兒般嬌小,有如搪瓷做的娃娃,故稱為玻璃娃娃(先天性成骨不全症關懷協會,2010)。
整體發生率約為1/20000,男女的罹病率相同,其中約40%的患者有家族史,但約60%則是先天基因突變所導致。患者多因骨骼疼痛或是骨折的頻率過高,就醫時才發現罹病。其動作發展會較緩慢,但智力發展正常、行為發展也同一般人一樣,症狀輕微者壽命與一般人相同(先天性成骨不全症關懷協會,2010)。
二、成骨不全症簡介與治療
1. 臨床症狀:此疾病因臨床症狀可區分成八型,其主要症狀為容易骨 折、骨質疏鬆、
關節鬆散、骨骼畸形、肌肉無力、身材矮小、容易瘀傷、三角臉、藍色鞏膜、牙質發
育不全或聽力喪失(林、林,2016)。
2. 診斷原則:臨床上多採用抽血進行基因突變點檢測,以確立疾病診斷。
3. 治療原則:目前並無治療方法,臨床上以支持療法為主,主要針對患者的症狀進行個
別治療,預防併發症發生。
〈1〉外科手術:骨科手術:為病童常接受的治療方式,當發生骨折時,以夾板固定骨
折處;骨髓腔內固定術(Ineramedullaryrodding)則為治療及預防骨折,強化骨
骼並預防或矯正骨骼變形(先天性成骨不全症關懷協會,2010)。
〈2〉 藥物治療:雙磷酸鹽類(Bisphosphonate)藥物:有抗溶蝕作用(Anti-
resorption)以及抑制蝕骨細胞的功能,以增加成骨細胞的活性與壽命,因此增
加骨骼強度與密度。目前主要使用需要靜脈注射的Pamidronate(林、林,
2016)。
〈3〉 物理與職能治療:安全的活動可增加功能性的能力,依病童情況,提供娛樂性兼
具物理治療效果的活動,例如:游泳。病童鼓勵爬行,增加肌肉強度、有些患者
無法行走,仍需復健維持上半身功能,以便轉位及自行使用輪椅(先天性成骨不
全症關懷協會,2010)。
4. 照護原則及注意事項:
〈1〉 病童接受雙磷酸鹽藥物治療,打針時應減少止血帶的使用,可用紗布繃帶代替,
分散止血帶對骨骼的壓力,避免四肢彎曲呈不自然的姿勢,減少用力、動作輕
柔。
〈2〉 體重控制:採取均衡飲食,避免肥胖影響病童活動力,給予骨骼過多壓力。
〈3〉 補充營養素:
A. 鈣質:促進骨骼質量及預防骨質流失,如:牛奶、豆腐。
B. 維生素D:幫助鈣質吸收與骨頭生長,如:蛋黃、肝臟,日曬。
C. 維生素C:促進膠原蛋白形成,如:柑橘類、草莓、番茄。
5. 移動成骨不全症病童注意事項:
〈1〉 不可拉扯、推病童的四肢,或是將四肢彎曲為不適當姿勢。
〈2〉 應一手至於臀部下方、一手托住頭部、頸部與肩膀處,手指盡量張開平均分布力
道將病童抱起。
〈3〉 換尿布時應一手托住臀部將患嬰抬高,把新尿布放於舊尿布下,在將舊尿布移
開。
〈4〉 更換衣服時,將袖子或褲管捲起後再給患童穿,衣服尺寸選擇大一點,質料以輕
薄棉質為主,購買前開式或魔鬼氈的服裝(先天性成骨不全症關懷協會,
2010)。
6. 骨折的簡易處理與照護:家長須了解骨折表徵與症狀,如:過度啼哭、肢體腫脹或畸
形、膚色改變、皮膚完整性受損等;避免突然移動、過大聲響,使得患者受到驚嚇發
生骨折。當骨折發生時,移動患者前須先固定受傷部位,使用木板或夾板來固定骨折
部位,其長度必須超過骨折處上下兩處關節,才達固定效果。同時,露出傷肢末端的
皮膚與指(趾)甲,觀察血液循環,然後緊急處理與治療(王、奉、林,2007)。
三、結論
去年單位來了一位罹患成骨不全症的郭小妹,她會裝可愛,會叫〝姨〞,會跟你玩,在那3歲的瘦小身軀、無辜的眼神裡,很難讓人與玻璃娃娃聯想在一塊。從出生到現在已反覆骨折多次,因此需要固定施打雙磷酸鹽藥物治療,每每施打靜脈留置針時,不比其他活動度大的孩子,可以用力固定肢體或制動,所以我們的動作總是輕柔,深怕一不小心使她骨折,我們將止血帶換成橡皮筋,或者直接繃緊皮膚,加上諸位學姊的鷹眼與黃金右手,還有兒科最重要的治療性遊戲與爸媽在一旁的安撫,完成一次次的靜脈注射。
在幾次施打Pamidronate藥物的過程中,郭小妹仍有出現骨折現象,需使用石膏固定,經骨科醫師評估後,需先暫停藥物治療,等待病童石膏拆卸後3個月的骨骼恢復狀況,再評估是否再執行Pamidronate藥物治療,也告訴爸媽在石膏固定期間仍需注意、預防郭小妹再次骨折。
家中有個罕病孩子,是父母心裡永遠的痛。照顧與陪伴的過程中無不自責、辛苦與艱難,付出同理心,給予父母親支持、鼓勵,使他們有更大的勇氣與勇敢照顧他們寶貝,玻璃必當晶瑩剔透。
四、參考資料
王金蓮、奉季光、林秀蓉(2007).認識兒童骨折與照護.榮總護理,24(3),229-235。
林翔宇、林炫沛(2016).成骨不全症的診斷、治療與照護—台灣經驗.台北醫師公會會刊,
60(3),43-47。
先天性成骨不全症關懷協會(無日期).成骨不全症照護手冊。取自:
http://www.oif.org.tw/download/oif_2015.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