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爆米花的電影院
102年年底,在護理研究發展委員會會議上,一群委員們正絞盡腦汁地想著委員會未來三年的目標,我們希望三年後的護理部是什麼樣子?有哪些是同仁和我們可以一同努力的方向?幾經討論分享、相互刺激後,我們提出形塑護理人文素養的重大方向。
畢業後開始新的人生,第一次進入職場、進入臨床。一開始來到5B時,什麼都不懂,只能跟在學姊們身邊,從認識環境及功能性護理開始,一點一滴的學習工作流程與規範,直到獨立照護病人。
有了主軸,接下來就是整個活動細節的策劃─從選片、挑片、看片到分享討論後,終於擬出了活動的進行方式:
(一)活動前:透過網頁及Facebook(臉書)、大聲公討論區進行宣傳與話題營造以引發興
趣與討論。
(二)活動中:由次活動主持人進行開場、引言、導入探討的議題,讓同仁能快速進入狀
況,一同融入議題氛圍。
(三)活動後:透過活動設計與禮物發送,由主持人引導同仁回饋感想及心得。
(四)後期效應:引發同仁對人道關懷、醫學倫理、尊重生命等課題討論,形塑出奇美人
文關懷素養。
同時,也敲定了3月首播片-「親愛的醫師」。此外,在委員們的 提議下,為了讓輪值三班全院同仁們也能有機會參與,特別規劃了三場不同時段放映日期和時間。
3/20 09:00第一部電影開映了,入場前除了以識別證刷到外,在場的每個人將獲得一張小卡,在小卡上寫上自己的人事號、姓名、 單位後就可帶著小卡入場了。每場影片放映前,由活動主持人進行開場引言,隨著燈光漸暗,大家開始一個半小時的心靈饗宴。
當燈光再次亮起,影片定格的當下,你的心是否也被激起了漣漪呢? 此時活動主持人拿起了麥克風,跳脫以往傳統填鴨式的敎學方式,帶領你我透過別人的人生、貼切的劇情中,去找尋那些你我已經或即將忘記的那個初衷。討論的議題包括:「穿上白袍就是醫生嗎?」、「當病人要求你對家屬保密時,你會怎麼做?」、「野治醫師在這裡的原因?」、「野治醫師為什麼要離開?」,由各不同領域的夥伴們針對不同議題分享著他們的感受,主持人也引導大家從多元的角度去看待事物,讓我們細細體會出心中那個真實的自我,在別人的經驗和想法中成長了不少!為了引發大家主動參與討論、踴躍分享、表達想法,委員會也特地準備了實用的小禮物鼓勵大家。還沒結束喔!還記得入場時,你手中的那張小卡嗎? 寫下「你心目中的醫師? 」,記得簽退時交回參加抽獎活動喔!
很快地3月份三場活動在歡笑、分享和啟發中結束了,原來影片的魅力在這裡,活生生的抽離了在現實中的你我,讓我們深入情境,重新檢視週遭人事物的價值和意義。我終於明白,原來人文素養不需要刻意形塑,它深刻在每個人的內心,展現在我們的生活與工作中,但偶而會被壓力、現實所掩埋,我們要做的就是用心去感受。
維那阿長說:「電影的後座力太強,看完哭完還失眠!再看第二場需要勇氣!」。誠心邀請大家一起來感受人文影片的魅力!期待在 4月份的場次中與您坦誠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