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跌倒」護理指導策略創新
前言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公佈醫院意外事件中,跌倒高居第二位,因此跌倒是重要的醫療指標,預防病人跌倒2010年起,列為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規劃台灣臨床成效指標(TCPI)病人安全工作目標之一(衛生福利部,2013)。住院期間發生跌倒對病人而言,將會造成身體傷害,導致不敢再執行活動及復健、延長住院時間及醫療費用增加。對某些病人而言亦可能導致醫療糾紛,造成醫護人員內心愧疚,影響工作滿意度(Graham, Joy, & Allen, 2007)。冀藉由「預防跌倒」護理指導策略活動,激發所有臨床服務護理師或照護團隊運用,彙整後製作成護理指導素材,透過優良素材提供臨床運用以縮短護理工時,並提高病人或家屬預防跌倒警覺意識及防跌技能,進而降低跌倒發生率或傷害程度。
策略
預防跌倒十知策略依據第六知-當患者有躁動,不安,意識不清時,請將床欄拉起,並給予約束帶保護。
對象
針對意識欠清或自主性高,四肢肌力有一側肌力大於3分之病人。
目地
避免病人自行從床欄尾端下床造成跌倒。
創意做法
1.鈴鐺只需串於橡皮繩前端。
2.利用綑綁於衛材之較粗的橡皮筋來製作。
3.鈴鐺繩掛於床上點滴架之調整高度處,符合成人病人坐起高度,病人坐起要從床尾下
床時,鈴鐺則會發生聲響;點滴架之調整高度處再與病床床尾銜接可避免病人快速從
床尾下床。
臨床執行方式
預期效益
1.減少病人自行從床欄尾端下床造成跌倒率,並降低醫療成本。
2.鈴鐺聲可提醒護理人員及照顧者甚至鄰床彼此提高警覺,適時查看。
3.護理人員可減少病人因發生跌倒所需處理之護理工時。
結論與建議
預防跌倒意外之發生並非一件容易的事,跌倒很難是單純地由一個危險因子所導致,也因此在預防跌倒策略上皆強調落實跌倒危險因子評估是必要的,透過評估後找出臨床上可供介入的措施並加以推行
,執行過程中,全體同仁需一起投入參與各項改善策略的執行,除了可降低跌倒發生率,讓同仁更確認要落實「以病人為中心」之安全照護目標,提供高品質的照護,但高品質的服務必須是組織內所有成員有同樣的共識,經由共同合作、磋商協調、腦力激盪等,才是病人住院一大福音。
參考文獻
-黎家銘、陳晶瑩(2005).老人跌倒的因素與預防.台灣醫學,9(2),277-284。
-蔡佳吟、侯淑英 (2010) .精神科急性病房預防跌倒改善專案.精神衛生護理雜誌, 5(1) ,29-39。
-衛生福利部(2103,11月).101-102年度醫院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年
度工作目標.取自http://www.patientsafety.mohw.gov.tw/big5/Content/Content.asp?cid=135
-陳玉枝、郭淑瑜、林麗華、簡淑芬(2008).實施護理人員「跌倒防範
教育」對跌倒事件知識、態度及行為之探討.榮總護理,25(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