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N 2013年第25屆國際護理大會
自研究所畢業後,能有機會參加全球性研討會一直是我期許能完成的目標。何其有幸,今年第25屆國際護理大會(ICN)接受了我所投稿的論文摘要,我懷著滿心的期待與興奮前往墨爾本,參加每四年舉辦一次的國際護理大會,此次ICN共為期6天(5/18-5/23),期間我陸續參加了開幕式、進行海報發表、聆聽口頭報告與專題講座等,以及協助台灣護理學會進行擺攤活動,每一個活動既新奇又有趣,彷彿為一場知覺與視覺的饗宴。
開幕典禮中,各國參加者穿著自身服裝出席會場,展現國家魅力與特色,景致壯觀,美不勝收。此外,藉由這樣的機會,我們與來自世界各國護理專家、臨床工作者、學生相互認識與交流,真是很特別的經驗。尤其看到ICN第二副理事長尹祚芊教授上台致詞時,更感到與有榮焉,以台灣的護理專業在國際佔有一席之地為榮。

與來自不同國家的參與者齊聚留念
海報發表當天,我懷著忐忑又興奮的心情前往海報會場,看著來自不同國家各路好手齊聚一堂,就覺得參加ICN果然是對的決定。貼完海報後,開始觀賞自世界各國的海報發表,除了多篇來自台灣外,亦包含了美國、加拿大、澳洲、義大利、丹麥、瑞典、日本、泰國、巴西等國家;且探討主題內容多樣,除了急重症照護、居家護理、助產護理、安寧療護、愛滋病照護、癌症病人照護、精神科病人照護等,亦有探討護理的全球工作環境議題,內容之多,族繁不及備載;且有些海報設計方式充滿圖樣,極具巧思創意,著實吸引我的目光
,反思自己的海報樣式雖看似整齊,但相較下,並無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排版與設計。

與來自丹麥的學者Dr. Christensen合影留念
其中更讓我著實感到有趣的地方在於,除了多篇海報探討助產護理外,現場攤位亦有多家國外大學推廣助產照護學程甚至研究所,可見國外助產士於醫療體系上仍深受重視。相較國內因為醫療資源取得的便利性,婦產科醫師漸漸取代助產士協助新生兒接生,使得助產士自日據時期後逐漸沒落,如此差異讓我深刻體驗不同文化民情、地理環境對醫療照護提供模式影響之大。

參與台灣護理學會擺攤活動
逛完了現場各攤位後,我依預定時間開始於台灣護理學會攤位進行擺攤活動,第一次必須使用英文對所有來自世界各國的參與者行銷台灣真是一個難得的經驗與挑戰,但經過頭幾次生澀的練習後,有漸入佳境之勢,雖然僅短短的兩個小時,但結束後心中真有種莫名成就感。
接著,為了瞭解他人口頭報告的整個過程,我亦擇日選擇了幾個有興趣的主題前去聆聽。此外,會場每天亦有依大會主題舉辦各式專題講座,由來自不同國家的護理學者、專家進行演講,內容豐富多元,想完全聽完還真有點困難。
參加ICN這幾天,感受最深刻的莫不過是大家對護理的熱情了,即使國內護理人力、環境、工時等新聞仍不時浮出電視版面,但看到這些來自世界各國護理專家、學者、學生、臨床工作人員在談論護理的眼神,及聆聽他們在護理界的努力耕耘,就覺得自己決定走護理這條路的初衷仍是對的,並且期許自己繼續努力與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