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台東─夏日服務紀實
台東的土很黏,一不小心就黏住回不來了。而我和台東的緣分似乎不淺,雖然還沒有機會定居台東,但卻總有機會讓我去服務,今年夏天竟然一連去了三次。
去年毛家舲老師回來,義不容辭地幫我們上了英文會話課,想想五月了,老師也該回台灣來了,趕緊準備好去年來不及送給她的禮物,好好當面謝謝她。和老師聊著,聊到老師今年會帶幾位學生來實習一個月,行程安排的很豐富,從急性到慢性照護,從預防醫療到居家服務,正好環島一周,真是用心良苦的規劃。
才聊完沒多久,便接到秋綿督導的詢問,問我能不能支援社區醫療部的台東服務一個禮拜,這個活動也安排了毛老師的學生一同實習社區服務。瞭解了一下活動內容之後,知道這是與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的健康夏令營活動,已經進行好多年了,往年都會由本院支援醫師和護理師,幫忙做些小朋友的健康教學及口腔檢查。心想會問到我這裡來,一定又是找不到人支援啦!這對經常帶領兒童營的我來說,不是太困難的事,想想跟年輕學生一起辦活動,重溫一下學生時期的服務型式,也是一種樂趣吧!於是就爽快地答應了!
事前只和負責活動的蜀蘭姐了解了一下需要我支援的內容,主要是菸、酒、檳榔防治、性教育、傳染病防治等議題,地點在初來國小,對象是”3~4歲”的小朋友,心裡有些納悶,”3~4歲”的小朋友需要上這種課程嗎?不過人一忙起來,某些事就不太會認真想,就找了些簡單的資料,做成「性別認識與尊重」的簡報交出去了,心想反正上課時再看著辦囉!
連續四天的健康營隊我還真的沒見識過,這次活動由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衛生保健組的學生籌劃,發現他們非常有組織,也很有帶活動的經驗,簡直就是青春無敵。而聖荷西大學的學生,雖然是配合演出,卻也十分認真地準備並投入每個活動。但我比較錯愕的是,對象不是”3~4歲”的小朋友,而是”3、4歲到5、6年級的小朋友”,這可有趣了,「性教育」課程該怎麼上啊?更有趣的是,拿到手冊後,我發現學生們也準備了跟我一樣的主題,內容似乎是有些重疊了。於是緊急與老師們協調,更換一下主題,改上毒品防制的課程,也順便避開年齡差距過大,「性教育」課程不好上的尷尬。
活動中,為了讓聖荷西大學的學生也能融入活動,我也不時把他們找出來客串演出,與原住民的孩子一起表演一下。在上課過程中,我發現原住民的孩子表演慾望強烈,但「表達」能力不是很好,常常搶著上台,但無法有組織地回答問題,須要較多的引導與鼓勵。因此我也建議學生們未來可以在特定的課程,嘗試利用年齡分組,並用繪本導讀的方式,引導小朋友發表自己的想法,這應該會比混合上課更容易達到效果。
每天課後,大家也一同到社區進行居家訪視,聽說週五有歌唱比賽,晚上村民們會集合到村長家練唱,蜀蘭姐精神都來了,當場決定晚上再來,來場大型衛教一網打盡。這是與我過去參與的醫療服務較為不同的形式,最後一天的下午,小朋友們表演了一曲張震嶽的「再見」,開始營造離別的氣氛。晚會結束播放了這幾天活動的花絮,配上這首主題歌,聽來十分地催淚。大小朋友哭成一團,讓我有種時光倒回至學生社團時代的感覺,也算是另一種體驗。

相見歡時間

林醫師進行口腔檢查

英文帶動唱

小朋友的表演
今年第二次到台東,是奇醫社的既定行程─蘭嶼社區醫療服務,今年是第四個年頭。幸運的是我們今年有居家護理師的大力參與,包括金盆阿長、秀慧、敏嵐、怡君護理師,讓我覺得安心不少。不幸的是因為交通安排不是很順利,加上東清部落正好有個重要的祭典,使得我們的居家服務時間被壓縮了。不過這一切都難不倒我們,因為今年淑蘭順利展開居家護理業務,在個案的掌控上比去年更加精確,加上我們有多位專業居家護理師,在分工合作之下,即使服務時間壓縮,我們仍然能在預定時間內,訪視完六個部落的高需求個案。
還記得去年淑蘭指著協會旁的空地說,她們打算在那蓋居家護理所,今來再訪蘭嶼,居家護理所的外觀已逐步成型了。今年在金盆阿長的幫忙下,我們搞清楚了居家護理所問題的來龍去脈。依法規規定,居家護理所的成立必需取得土地建照,但蘭嶼的建地很有限,幾乎除了公家機關的建築物外,全都不是建地。因此蘭嶼居民可能拿到地上物使用權,但卻拿不到建照。過去協會成立時,因有勞委會的協助,得以順利承接居家送餐及照服員等相關業務,但居家護理所卻四處陳情不得其門而入,目前也只能依附在台東友人的居家護理所之下,執行蘭嶼地區的居家護理業務,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有經驗的金盆阿長一聽就了解困難之所在,熟悉居家業務的她,認為目前政府鼓勵醫護人員到偏鄉離島開業服務,應該可透過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的管道,看有沒有辦法可以幫忙淑蘭。於是,一回來我們便找許素珍顧問討論了淑蘭的困境,顧問也十分熱心地幫忙向尹祚芊監委反應這件事,希望能在護理專業團體的協助下,找到解套的辦法。
本次一同前往的是高元醫師和潘師典醫師,兩位醫師都具有原住民的身分,回到了原鄉,更是能融入當地民情,雖然分屬不同族,卻能溝通上一兩句,很能拉近與當地居民的距離。我們應該多鼓勵有原住民身分的醫護人員回鄉服務,讓更能拉近彼此的距離。
超高的效率使得我們似乎多出了些時間,可以更深入認識達悟。我們參與了大船下水的祭典,看到達悟族傳承傳統文化與技藝的精神,也更懂得尊重當地的文化。淑蘭帶我們去拜訪野銀的阿嬤,一方面參觀地下屋,另方面也讓首次前來的夥伴瞭解一下達悟的文化。我們也拜訪了淑蘭的同學,一位優秀且堅強的女士,在罹患不可逆的疾病後,仍在大家的支持下,懷抱信心面對疾病,也感動了他的丈夫,全心的照顧她。
離開公部門後,淑蘭全心投入居家護理服務外,還與文彬大哥一同經營了Yama(爸爸)的地瓜園民宿,我們今年雖然無緣前往住宿,但也特地前往參觀了一下,聽聽淑蘭父親與哥哥們疼愛她的故事。

足部護理

測量血壓

身體評估

教導呼吸與吞嚥方式
人家說無三不成禮,三訪台東,也是去服務的,只是服務的對象是院內同仁。身為福利委員,每年的重要任務之ㄧ就是「員工旅遊」,趁著開學前,趕緊完成我的服務去。此行的台東二日遊,也包含我喜歡的「腳踏車賴賴蛇」和「無所事事泡湯」行程。這是今年三訪台東最輕鬆的一次了,一路欣賞好山好水,吃飽、睡好、沒煩惱,帶著大家快樂出門,平安回家,輕鬆完成任務,也算圓滿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