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資訊
肺阻塞(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為世界第四大死亡原因,也是一種不可逆的呼吸道阻塞疾病。其致病機轉主要為吸入香菸或其他有害氣體微粒,引發肺部及呼吸道慢性發炎。呼吸道反覆的發炎反應,會造成呼吸道的傷害,肺部發炎之後的修復反應,也會形成呼吸道纖維組織增生,造成呼吸道組織結構改變,呼氣氣流受阻。發炎反應也會造成肺臟實質的破壞,形成肺氣腫。病人臨床容易有咳嗽、咳痰、呼吸喘等症狀。肺阻塞的藥物治療,可分為吸入型藥物及口服藥物,而吸入型藥物是主要的治療藥物,包含:吸入型支氣管擴張劑和吸入型類固醇。本院位於沿海地區,肺阻塞病人族群偏高齡化,導致資訊化吸收困難,疾病認知困難,吸入性藥物裝置無法正確使用,以至於仍然有喘、咳、痰等症狀控制不佳情形發生,而影響病人生活品質。
希望能夠提升病人吸入性藥物裝置的正確使用,改善病人日常生活品質,與日常活動性喘的症狀,以達最適切的照護。本院除了參加肺阻塞整合照護計畫外,也成立了品管圈,改善病人照護品質,改善病人的衛教流程與提昇效率。
在對策實施方面,為了提升照護團隊專業知能,安排了照護課程相關的教育訓練。為了提升病人收案流程的速度與正確性,請資訊人員協助電腦提示系統的介面設計與規劃。若看診病人符合收案,則跳出提示畫面提醒醫師評估收案,確認後也會在個管師電腦同步跳出收案或追蹤的提示。節省人工執行時間與錯誤機會。為了提升病人正確使用吸入性藥物裝置,我們提供了圖像式流程,介紹吸入性藥物裝置使用流程及執行步驟,來提昇肺阻塞病人吸藥正確率。為了降低病人吸菸比率,團隊製作視覺化戒菸衛教單張,強調吸菸壞處,提昇戒菸認知及重要性。對於吸菸之個案,提供戒菸轉介,由戒菸個管師衛教,提供戒菸之協助與幫忙。增加病人對於肺部復原運動的認識,團隊設計視覺化運動執行內容之衛教單張,跟著步驟做,讓病人了解如何運動中搭配呼吸調整,緩解活動性喘的情形,達到運動成效。經過以上措施,其病人對於肺部復原運動認知正確率與個別化運動處方執行率,均有進步。為提升病人對於正確飲食的認知,制定營養轉介流程,轉介至營養師衛教門診,提供一對一的營養輔導。同時強調疫苗施打的好處,及如何緩解疫苗施打後不適的狀況,加強病人對於疫苗的認識與接種意願。
利用檢核表,確保每位病人學習狀況、衛教品質及個別化服務均能到位。對於未達目標者,則可與病人討論學習計畫。減少病人於肺阻塞衛教室的等候時間,我們提供當日預計回診的衛教清單給門診護理師,病人如已報到則可先引導至衛教室衛教,縮短就醫等候時間。
有了團隊的努力,包含:呼吸治療師、肺阻塞個管師、營養師、復健師、護理師還有資訊室、教學中心與品管中心的大力協助,方能讓整個流程得以順暢的推行,以服務更多的肺阻塞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