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學者必有師~臨床教師經驗談

奇美醫院│5CICU 趙曉梅 護理師

  出自韓愈《師說》一文中『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這句話賦予老師這個角色職責很重要也非常神聖的使命,不過我更認為一位好老師不僅能在專業領域為學生解惑,如果能在學生職涯道路,真誠地提供自己的想法與具體的建議,就真的能和學生成為亦師亦友的關係。

  還記得以前小時候每次作文課在寫「我的志願」時,我都一定會寫我長大之後要當老師,還會把形容儒家思想人物,中國最偉大的教育家-孔子的名言一一納入文章,如: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等等,現在回想起來自己的確是實現了我小時候的志願,除了當初選擇了護理為職業外,在護理職涯的第六年,有了N3資格,非常感謝時任單位主管的推薦及參與護理部臨床教師訓練課程,讓我著實成為了不折不扣的老師-護理臨床教師。在護理工作中擔任臨床教師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且開心的事,藉由擔任老師的角色及與學生互動的過程,對於個人自我成長以及專業精進都有很大的助益,於個人自我成長部分,藉由教學的過程當中,因為需重複不斷地向學生教學及說明各種護理技術及知識,當見到學生一天比一天進步,甚至到了可以獨立照顧病人及評估時,也慢慢地建立了自己的自信與耐心,於專業精進部分也會在工作之餘充實自我專業知識及新知,確保自己能很正確地教導學生有關於臨床專業知識與評估,相形之下自己的專業能力也無形地提升許多。

  因應每個學生的特性、背景不同與學習目標不同,共同制定學習計畫是非常基本且重要的,我想這正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觀念,在此分享帶領過幾位兩年期的新進護理師,曾經帶領過的一位學生因為初到職場,對於病人病歷的瀏覽及交接班有著很大的瓶頸,身為臨床老師的我除了分享自身的經驗及回覆示教外,單位也有許多資深的前輩們可以給這位學生諸多珍貴且實用的經驗分享,經過每天反覆不斷地練習,終於在臨床的三個月評核前有了明顯的進步,除了可以有效率地瀏覽病歷外,也能有邏輯的進行交接班,也給這位學生建立了自信感及成就感,其實初到臨床實際操作、評估及與醫療團隊病人家屬的互動,包括所有職場的環境是非常陌生的,我認為應和學生保持亦師亦友的關係,先同理學生初到職場的不適應及關心學生的健康與生活,適時提供學生需要的資源,單位、護理部及醫院目前都有非常良好及完整的溝通輔導管道,最重要的是教師與學生共同把可能發生的職場休克情形降到最低,一起陪伴學生克服新手護理師的種種困難,再來才是護理專業的指導與經驗分享,而我認為在這過程中同理心非常無比的重要。擔任臨床教師的我曾經帶領過楊百翰大學護理系的兩位學生,因應美國楊百翰大學護理系課程”Global Learning Program”,很幸運的我成了兩位外國學生的Clinical Preceptor,原本就對外語學習有興趣的我,很感謝時任單位的主管給我如此難得的機會,能與外國護理學生交流,帶領他們見習每日的臨床工作常規與護理評估、團隊溝通模式、與病人及家屬的互動,藉由他們的諸多提問與互動,也讓我更了解中西文化及宗教的不同處,自己也學習到當將來有機會照顧到跨文化的病人時,能更貼近病人的需求,這些難能可貴的經驗對我來說都是無形的寶藏與價值。

圖一 105年優良臨床教師表揚活動合影
左一為5CICU許家蓁 護理長、右一為筆者5CICU趙曉梅

  目前的我擔任臨床教師第六年,很榮幸於民國105年獲選護理部優良臨床教師,這對於自己臨床教師生涯無謂是一種正向的鼓勵,希望自己專業能力更精進,能有在學生需要時提供專業指教學及協助,專注帶領、同理每一位學生是我對自己擔任臨床教師最大的期許,未來也會朝自己期許的方向繼續努力前進。

圖二 105年6月與楊百翰大學護理系學生合影
左一為筆者5CICU趙曉梅
中間為BYU護理系學生Morgan Booth Riveros
右一為5CICU佐理員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