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團隊協助末期病人返家照護之經驗分享

佳里奇美醫院│內科專科護理師 張雅涵

  安寧療護在台灣已行之有年,目前包含安寧病房、安寧共同照護(安寧病房以外之住院病房)及安寧居家照護。本院在去年開始有安寧居家服務,今年也正式成立安寧共同照護,雖未有安寧病房的空間,但希望能藉由居家及安寧共同照護兩項服務,協助在地末期病人之緩和醫療。

  李伯伯及他的家人是我在安寧共同照護期間印象深刻的家庭,他是一位頭頸癌病人,一直以來他與癌症共存得很好,也都自己打理自己的生活起居,妻子與女兒雖關心著他的身體症狀,但也欣慰著他在罹病後仍能好好照顧自己。第一次以安寧共照護理師身份與他及他的大女兒接觸時,大女兒告訴我:「我們以為爸爸肢體無力,意識改變的症狀是因為中風,沒想到上週到醫院檢查才發現癌症腦轉移。這次是診斷腦轉移後第二次住院了,距離上次出院才經歷2-3天,爸爸就又不對勁了」,聽著大女兒難過及不捨的表示返家後照顧的種種,其中包含了擔心及壓力,大女兒表示:「爸爸是個園藝家,對於自己照顧的植物都有感情,也一直都希望自已能回家養病,目前在主治醫師的協助下症狀緩解了,但回家真的沒有問題嗎?」,在傾聽大女兒表達心目中父親的形象及不捨病人病況變化的過程中,也陪伴大女兒表達情緒及哭泣宣洩、協助了解安寧照護的內容,並針對李伯伯想回家的心願共同擬定照護計劃,家人表示能有個團隊一起協助而感到安心。

  於是接下來在醫院的日子裡,我們以「出院後順利返家照護」為目標,主要照顧者在家人共同討論下,設定為大女兒(假日返家協助)、小女兒(已辦理離職,回來接手照護的工作)及妻子輪流照顧病人,共照訪視期間,利用人體關聯圖協助女兒了解病人整體照護的重點;另外,協助大女兒了解如何準備舒適照護之用物(包含床上洗頭槽、清潔用物、小枕頭、翻身枕等…),並利用住院期間共同為病人做腹部按摩、移位、翻身擺位、床上擦澡、床上洗頭的學習,同時也引導女兒思考居家照護所需之設備,而家人也積極聯絡、租借電動床及便盆椅等。

  待一切準備就緒,出院日期訂在2天後,大女兒這才表示媽媽對於爸爸返家照護有壓力,傾聽女兒表達爸爸與媽媽過去互動情形,媽媽因爸爸年輕時脾氣易怒而有所恐懼,怕返家照顧會不如他的心意,加上鄰居們在不了解實際情形下,鼓吹家人讓爸爸到養護機構安置讓媽媽有所困惑了。護理訪視期間,協助引導妻子了解病人目前狀況,並以輪流方式共同照顧病人,減輕妻子的照護壓力。過程中,感受到家人間彼此的關注及用心,也給予照顧上之肯定。

  出院當天,我們再次回覆住院期間所學習到的照護技巧,並確認返家照顧者之狀態,留下安寧共照護理師及安寧居家護理師明確的聯繫方式,在出院後轉介安寧居家護理師。感謝安寧居家護理師在交接病人資料後,接軌後續居家照護之協助,給予家人在居家照護病人時更多的指引及支持。而安寧團隊(共照及居家)也會適時討論居家照護期間遇到的問題,希望藉由團隊成員的力量,共同照顧這個家庭內的成員,也在團隊及家人的努力下完成病人返家照護之心願。再次證明安寧照護不是只專注在死亡準備及後事的安排,而是無空間限制的陪伴末期病人及家屬經歷一段生命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