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全喉切除病人溝通障礙之護理經驗

柳營奇美醫院│3C 呂佳惠護理長

壹、前言

  喉癌常帶來外貌及身體功能喪失,使自我認知受到威脅造成心理、社會問題;隨著生理功能的喪失常出現焦慮、哀傷等與其他癌症相比,頭頸部癌症病人有更高的自殺率(李、廖、林,2014),病人行喉癌手術後無法以言語與家屬及他人溝通,將會產生害怕、挫折及焦慮情形(莊、柯、包,2013)。

  照護個案時,看到個案手術後氣切留置,無法言語及痰液無法自咳;照顧者又無法即時了解個案需求。面對生理構造改變所承受的衝擊,導致個案摔杯子、丟枕頭等負面情緒,臨床護理人員照護過程倍感壓力,引發筆者探討之動機,希望協助病人減輕生理不適,使其心理壓力得以調適,在艱辛的復原之路,給予心理支持,幫助病人早日重返家庭生活。

貳、文獻查證

一、喉癌相關概念

  喉嚨為上呼吸道最重要器官之一,不僅維持氣道通暢,也藉由發出聲音有了與人溝通的能力,若構造異常,則會影響呼吸及吞嚥等功能 (李、廖、林,2014);咽喉癌手術後需要施行氣切手術維持呼吸道通暢,術後傷口癒合時間較長,亦因喉嚨結構遭受破壞導致吞嚥及呼吸功能受影響(沈、辛、方,2014)。

二、喉癌術後照護重點

 (一)呼吸道方面

  病人手術後因頸部會有水腫問題,故維持呼吸道順暢是一個重要的問題,護理人員需監測呼吸速率、呼吸音、血氧濃度的變化,運用技巧教導病人深呼吸與咳嗽,經由叩擊及姿位引流及抬高床頭30度,讓橫膈膜下降,促使肺部擴張(蘇、劉、相,2011)。當病人無法將痰液咳出,教導病人將痰咳至氣切口處。需要抽痰時,避免深部抽痰;必要時提供支氣管擴張藥物及噴霧治療(楊、陳、楊,2012)。

 (二)言詞溝通方面

  裝置氣管內管病人在嘗試與他人溝通時,易有挫折、情緒沮喪、尊嚴受損及焦慮等心理問題,嚴重時常導致拒絕治療及自行拔管等行為,繼而延長住院天數(古、李、鄭、馬,2012)。病人有溝通障礙時,應運用語言及非語言的溝通方式,提供輔助用具如紙筆、常用語製成書卡例如:抽痰、傷口痛、大小便等,溝通盡量用最簡單的字句,減少噪音干擾,配合手勢讓溝通更順暢(林,2014)。

三、喉癌術後心理調適

  外觀改變易呈現挫折、憤怒、退縮、等負向情緒表現;面臨身體心像改變,護理措施包括建立良好護病關係、提供隱私環境及情感支持與關懷,協助正視傷口照護參與及照護技巧,鼓勵個案表達心中情緒,協助個案與家屬與醫療團隊溝通(鄭、柯,2012),經由病友經驗分享參與無喉病友支持團體,透過團體運作,包括:獲得疾病照護的相關醫療資訊、彼此分享交流與支持、聯結社會支持系統及學習紓壓與放鬆方法,使用絲巾適當覆蓋氣切造口與頸部疤痕,增加走入人群的勇氣。

參、內文

  本文為照顧53歲男性,初次罹患喉癌之護理經驗,藉由身體評估、觀察、傾聽、會談等方式收集資料,確立護理問題為:呼吸道功能失效/與術後氣切留置有關;言詞溝通障礙/與手術後氣切留置有關;身體心像紊亂/與手術後身體外觀改變有關。

  照護期間個案因氣切留置造成言詞的溝通障礙,無法清楚表達生理需求,經由傾聽、陪伴、接納,協助個案面對外觀改變,並提供照護措施1.鼓勵個案表達對禁聲之感受,並圍床簾佈置隱密環境,2.與個案說話時保持眼神平視及眼對眼之接觸;避免吵雜的環境,以免阻礙溝通3.溝通時保持音量適中,音調平穩,誠懇有耐心的態度,接受個案因無法說話之情緒與憤怒4.教導個案簡易的方式表達如點頭、搖頭、OK手勢,放慢說話的速度,教導家屬使用封閉式方法詢問個案問題5.採用筆談溝通方式,瞭解病人的需求;協助家屬準備筆記本、紙筆溝通,指導溝通過程中勿催促並耐心等待,並討論病人常見的需求,匯集成冊,作為雙方溝通時的寶典(圖一至圖三)6.經由病友分享及學習人工講話發聲器,參與無喉支持團體,透過團體運作,從中獲得疾病照護的資訊、彼此分享心路歷程,甚而聯結社會支持系統及學習紓壓與放鬆方法,使用絲巾適當覆蓋氣切造口與頸部疤痕,增加走入人群的勇氣。

圖一
圖二
圖三

肆、討論與結論

  本文為照顧一位初次罹患喉癌病人之護理經驗,對於術後因氣切留置導致無法表達言語,氣管造口的存在對於病人及家屬而言是沉重的壓力。挑選個案合適的溝通輔具,使用有效的溝通技巧,透過語言與非語言之輔助溝通系統,在最短的時間內理解病人的不適及需求,以減少病人挫折、不安、焦慮等負向情緒產生,進而增進護病關係和諧,針對認知良好之病人,可選擇多媒體教材使得護理措施更多樣化及具個別性,個案出院後案女將手製語言書送給單位,提供人員參考,進而製作3本簡易溝通手冊提供病人使用。

  此次照顧過程中最大的限制是病人對術後外觀的轉變衝擊過大,本院只針對術後需轉加護病房病人進行環境介紹,但卻未針對術後多種管路留置病人行術前介紹,導致病人醒來衝擊甚大,對未來臨床實務的建議:預期術後會影響溝通之病人,建議1.以簡易溝通繪本提供不識字病人使用2.辦理如何與困難溝通病人對話之在職教育進而提升照護品質。

伍、參考資料

古瑞霞、李秀玲、鄭婉如、馬瑞菊(2012).提升某加護病房護理人員與插管病人溝通滿
  意度.志為護理,12(4),95-108。

李宛珍、廖素綿、林姿吟(2014).照顧一位喉癌復發病人接受手術之護理經驗.
  雄護理雜誌,31
(3),99-108。

沈士傑、辛立仁、方端仁(2014).以經口機器手臂手術治療咽喉癌之初步經驗.台灣耳
  鼻喉頭頸外科雜誌,50
(1),11-18。

林秀香(2014).協助一位喉癌病患做醫療決定之照護經驗‧源遠護理,8(1),72-78。

莊琍麟、柯幸芳、包世芳(2013).運用羅氏適應模式於一位喉癌病人之護理經驗.志為
  護理,12
(2),91-101。

楊蕙如、陳淑娟、楊禮謙(2012).一位氣管狹窄患者接受氣切手術之護理經驗‧長庚護理
  ,23
(2),197-207。

鄭佩芬、柯貞如(2012).照顧一位骨折創傷後膝上截肢患者的護理經驗.志為護理-慈濟
  護理雜誌,11
(3),119-128。

蘇莉婷、劉倖吟、相青琪(2011).照顧一位罹患口腔癌患者之護理經驗.腫瘤護理,
  11
(2),4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