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畏懼,跨機構合作的心路歷程!

佳里奇美醫院│出院準備服務 林淑甄護理師

   話說故事,源自護理部部長自去年下達了一個「指示」,部長提議:「養護機構的在職教育訓練,我們走出院外舉辦試試看,好嗎?」,當下我只回應了一句話:「好,我試試看!」。話才說完,便開始蒐集相關資料,針對安養機構開始電話聯繫,電話另一頭有歡迎的、驚訝的、覺得沒必要的、懶得理你的…,被請喝了不少檸檬汁(酸),幸好經過一番波折,終於完成了跨機構間的案例討論四場,討論議題包括:營養、傷口、心理復健、安寧,急慢性醫療團隊照護藉此教學相長,學妹也通過了個案報告,無形間建立起安養機構對本院的信賴,大家以為故事就到這為止嗎?往下看篇幅就知道當然不是囉!

  沒想到,今年又接獲護理部年度任務「合約機構品管輔導」,不斷自問:「要怎麼做才能達到目標呢?我做得到嗎?」。辦公桌前2016年度工作計畫清單底下,杵著一張沈芯菱小妹妹親自簽名「無所畏懼」的明信片,沈小妹妹的演講我看見她的勇氣、努力、擇善固執,她說:「凡事,做就對了!」。加上自從當了媽以後,培養了超強的問題解決能力及應變力(兒子啊!媽咪由衷感謝你們對我的訓練!)。然後咧……,還是不知道怎麼開始?(哈哈哈!)

  一晃眼來到四月底,一如往常地院訪著個案,眼前見到一位熟悉的身影,原來是去年跨機構案例討論的安養機構護理主任,因為住民住院檢出CRE,煩惱著出院後的照顧問題與環境清潔,俗話說危機就是轉機,當下發現這問題正好符合年度任務「合約機構品管輔導」。於是見縫插針,與蕙茹護理長如火如荼展開一系列的品管前置作業。所幸平日累積的服務信用額度夠我揮霍,在護理部、感控小組、營養科、藥劑科及合約機構跨單位的努力與合作下,5月初將平時在醫院內化的「多重抗藥性菌種感染管制查核與作業」導入安養機構,透過跨機構案例討論進行機會教育,並追蹤執行情形,漁網撒出就等醫院評鑑完後追蹤成果。

   最終成果,安養機構「多重抗藥性菌種住民的照護與管理」的執行率由8.33%提升至91.67%;「環境消毒與清潔」執行率由11.11%提升至72.22%。專案成效以醫院角度分析:合作的機構病人在本院整體長期照顧機構病人住院比率由21.00%下降至15.11%;策略導入後機構病人在本院住院人次下降,且在專案執行前後三個月的全民健康保險總申報費用由6,112,205元下降至3,891,811元。

   無論如何,終於完成了嘔心瀝血的傑作-品管專案,並在院方的支持下投稿2016健康照護聯合學術研討會,原本只是抱持志在參加的心情,卻未料想竟獲得口頭發表。事後才得知此次研討會競爭激烈,為求評審過程之公平性,邀請了國內相關領域學者和實務專家與會,評審採用雙盲方式並採取迴避原則進行。總投稿總篇數達809篇,錄取篇數為208篇(口頭:47篇、海報:161篇),總錄取率約25.71%。研討會結束後二週,適逢健保局長官到院視察,接到醫事科急促的電話請求支援,因為地緣性的關係,佳里院區的住院病人來源,安養機構住民約佔1/5,因此健保局長官想了解本院在安養機構照護品質的努力,專案簡報內容又派上用場囉!希望真正能對醫院有所幫忙。

   在此由衷的感謝辛苦的團隊夥伴,非常謝謝你們!感謝護理部、感控小組、營養科、藥劑科、醫事室及合約機構跨單位的努力與合作,沒有團隊無法憑一己之力完成這艱鉅的任務,我僅是說書者,將團隊的成果呈現出來。以下這句話送給大家供勉~

   「把每一份工作做好,用過好生活的態度來做,自會產生令你驚豔的好故事。」 - 謝文憲 (職場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