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幹細胞移植的路上-有我們陪你一起
「感謝人生中的每個相遇,珍惜一起走的每段時光」取自神隱少女。
「骨髓移植室在哪?」、「我要怎麼進去?」、「紫消道在哪裡?」等等的問題,這些大概是我們在電話裡最常聽到的疑問句,從102年起醫院即成立「周邊血液幹細胞移植中心」,共2床,位於四樓燒燙傷中心隔壁,收住自體與異體周邊血液幹細胞移植的病人,團隊成員包含:血液腫瘤科醫師、8B護理師、專科護理師、醫檢師、藥師、社工師、心理師、營養師,定期開會以增進彼此專業知識並提供病人個別性照護計畫。
![]() |
病人在移植前會採高劑量殲滅性化學治療來破壞病變的骨髓,再由中心靜脈導管回輸捐贈者的血液幹細胞,藉此重建病人免疫及骨髓造血功能。移植期間,病人會因化學治療出現食慾降低、黏膜損傷、噁心、嘔吐、虛弱倦怠等副作用。第 7-14 天因骨髓抑制造成全血球低下,可能導致感染,嚴重時甚至會威脅生命,故預防感染的照護顯得更為重要,因此護理師需具備移植照護知識及正確的評估技巧,而照顧者除了須遵守相關隔離措施,協助病人日常生活外,口腔及身體清潔、病室內的環境維持更是不可忽視,一旦發現病人問題需立即跟團隊成員討論,盡快解決問題,發揮團隊照護的最大功能。
依病人的診斷及移植方式,照護時間3週到1個月不等。移植期間病人不能外出,照顧者除輪替照護外幾乎24小時都在病室,與護理師會隨著互動時間增加而建立信任感跟革命情感。每個病人須經歷化學治療及移植合併症,還得承受移植治療的不確定性及移植失敗的風險,病人及家屬常有焦慮的情緒,可能會反覆詢問「血球上升了沒?」,對於身體上的不適症狀,常有心情低落及負向情緒產生,因此,除了社工師及心理師定時訪視外,護理師藉由傾聽、說話及轉移注意力等方式,陪伴渡過低潮期。曾經因為病人沒有帽子覺得冷,還發想用枕頭套做了小羊帽讓病人使用;病人因為痔瘡疼痛無法平躺,藉由使用隔離衣捲成小墊圈,改善病人局部疼痛..等護理小創意不甚枚舉。
從102年迄今完成17位自體、4位異體移植病人,過程中雖然有病人因疾病合併症不幸離開,團隊成員同感不捨;而持續電訪追蹤的病人中,有些回歸到正常的家庭生活,有些還回到職場工作,看著自己照顧過的病人,能勇敢的經歷移植療程到恢復正常的生活,當中的感動與成就感真的難以用言語形容,護理的價值或許就是在這裡吧!身為移植團隊成員之一,真的可以很大聲的說:「對於病人的照護,我們很用心,我們也很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