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
2016年6月,我從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畢業了,一瞬間我脫離了學生身分,這是一個既期待又害怕的開始,因為這就表示自己必須要長大,開始要對自己行為負責了。「長大」這兩個字對我來說充滿了挑戰性,由於從小生長在父母保護相當好的家庭中,因此沒有打工經驗,再加上個性相當內向及缺乏自信,如果你問我有多內向,我可以告訴你:「我連自己到便利商店買東西都會害怕、不敢打電話,更別說是跟陌生人說話了!」。常常在想,要是有一份工作可以不與人群接觸,可以整天關在辦公室,那該有多好,但很顯然的我所就讀的護理勢必跟要「病人、家屬、醫療團隊」接觸,甚至比其他行業更容易接觸人群。因此在學校選習最後一哩時,就深深的體會到這個障礙了,我所選習的醫院及單位正是現在工作服務的8A病房,當時不只在與病人及家屬溝通接觸上有問題,連與學姊們的相處上更令我緊張害怕,當時緊張與害怕吞食了所有的思考能力,再加上沒自信的性格使然,我做起每件事都綁手綁腳,也沒有批判性思考能力,回想起當時的情形,要讓學姊不生氣也難,當時幾乎每天都在想:「實習成績會不會有80分?醫院會不會留我?」。臨床真的跟學校考試很不一樣,它不像考卷有標準答案,只要考試前準備好就可以考100分,它是瞬息萬變的,有太多臨時狀況是自己預想不到的,因此這樣巨大的轉變,讓自己一時之間迷失了自我,甚至一度找不到突破的方法。
記得哥哥曾經對我說過:「妹妹,你生活過得太安逸了,以後出社會一定會過得比別人辛苦,因為你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去經歷別人慢慢累積的經驗與挫折」,當時的我聽了不以為意,直到畢業後,開始真正面對人生第一份工作時,才深深體會哥哥說這些話的涵義。成為新進人員的前三個月,真的好痛苦,自己就像迷途羔羊,到處亂撞,最大的障礙就是無法突破自己的心魔,眼看和自己同期進來的同伴們一一的往前跑,自己卻困在原地打轉,內心更慌、更浮躁,每天下班回家就是自責,想著如何改進今天做不好的地方,但偏偏改變成效又不如預期,因此在新人第二個月時,我崩潰了,就像溺水的小孩一樣找不到可以依靠的浮板,甚至有了離職的念頭,爸爸當時告訴我:「我不反對你離開,但是你要想清楚,如果你無法突破這個關卡,之後到哪間醫院工作結果可能都會是離職收場!」。爸爸這句話,讓我重新省思,加上和臨床教師發出求救訊息後,臨床教師給我的鼓勵與信心,原本想法十分負面的我,開始練習每天上班前給予自己一句鼓勵的話,下班之後回想自己有進步的地方,把負能量轉為正能量,發現換個角度及方法之後漸漸地狀況越來越好,心態也越來越平靜,不再像之前那麼害怕與無助,對於人際互動方面也漸漸得心應手,整個人突然豁然開朗,很多原本擔心、在意的事漸漸地都覺得順其自然。這樣的轉變影響我的生活最多,原本害怕自己去買東西、打電話、與陌生人交談,在不知不覺中都變得沒什麼,然而這樣的轉變連自己也沒發現,直到有一天媽媽突然告訴我:「幸穎,我覺得你突然變成正常人了!」,這才意識到自己之前有多麼內向與缺乏自信。在突破的過程中,真的好辛苦,甚至想要放棄,不過卻有滿滿的收穫與成就感,這樣的轉變很值得!同時非常感謝幫助我的護理長及學長姊們,讓我有突破、成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