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我的腳步看燒傷加護病房
燒傷加護病房位於第二醫療大樓四樓,單位共配置8床病床,照護對象包含:燒傷、燙傷、電傷、化學性灼傷、史蒂芬症候群病人,燒燙傷大部分源自於意外,為了讓病人受傷入院後得到立即性照護,故不收住非皮膚損傷之病人,提供病人一個堅強的後盾。
而入住本單位之病人,多半為開放式傷口,依感控原則採隔離病房,無特殊原因家屬均無法入內探視及照護,病人一旦入住單位就需至出院或特殊需求請假外才能離開,生活起居均全部在這,也因為天天與病人相處,運用現在醫院所推行的CICARE,關懷顧客的心,以病人的角度為出發,除了希望傷口癒合、疼痛改善外,更希望所處的環境如同在家一樣溫馨、放鬆。
陸續單位申請了壓克力的衛教看板(圖一),運用在定期提供新的醫療資訊給病患知道如:護理衛教、旅遊、醫療報導、兒燙關懷小故事..;增加了壁畫(圖二),讓單位病人雖因隔離無法離開病房,可藉由這些美的事物短暫忘記傷口的不適,讓緊繃的情緒得到一點紓發,也讓單位增加了一些藝術氣息; 另外重新製作佈告欄,拍照並製作個人名片(圖三),可讓病人更認識醫療團隊(主治醫師、專師、營養師、職能治療師、社工、藥師、護理人員到護佐甚至環保人員),如鄰家般女孩或孩子的信任感以減少病人焦慮,單位護理師姓名名條也改用照片方式呈現(圖四),以增加病人的新鮮感,觀看照片過程中,讓病人記住主護的名字。


圖一 衛教看版:不定期更換相關醫療報導、溫馨小故事及燒燙新知

圖二 醫院申請壁畫

圖三 公佈欄:團隊介紹及病人心情分享

圖四 當班主護名牌
就如前面所提,燒燙傷源自於意外,所以當意外一發生,家屬心急如焚,礙於隔離病房原則,卻只能隔著玻璃以電話會客,露出擔心地神情,無法給予擁抱或握住病人的手以安撫彼此的心情;而對病人而言,受傷入院後對醫院環境的不熟悉、傷口疼痛導致行動受限,多半需由護理人員協助,而顯得不好意思;今年度單位有了很大的努力,與醫師共同討論同意下,提供部分病患家屬入內會客,執行下,傷口感染的情形無增加,但我們得到的是家屬的安心、病人的笑容、食慾增加可以多吃兩口囉!我相信「心」的穩定很重要,不管是病人本身還是家屬,最後病人帶著感恩的心出院了。
如同院長所說常常虛心地檢討,有哪些地方我們可以做得更好,改善沒有終止,秉持進步是沒有終點的。在陳總監及鍾督導爭取之下,未來單位空間可以再擴大,雖然單位病床數少,病人數變化大,但就算只有一位病人,出自於病人好為原則,也要持續做,期待可以提供病患一個專屬的復健空間、家屬及病人聯絡感情的環境,不再因隔離而感到恐懼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