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正向護理環境-Yas! I DO!
本單位為綜合科病房,主要收治科別以胸腔內科、神經內科、內分泌科、感染科病房居多,病人多為65歲以上且長期臥床長者,單位總床數共38床,人員編制:護理長1人;護理人員共13人;護理人員人力分配為白班5人(含護理長)、小夜班3人、大夜班2人,就102年1月至102年7月為止離職率高達40%,其他單位離職率僅13%;針對離職率高的分析原因為:進修、結婚、想找離家近的工作、育嬰留停等因素,雖有許多因素是無法避免且無法克服,但面對人力的流失對組織而言仍是一大危機。
本單位102年8月共有四位新進護理同仁,其中三位為應屆畢業生,一位為院內調任。因此,面對新進護理人員的留任及正向護理環境是一大考驗與重要課題。有鑑於此,如何營造單位好的工作氛圍,著重於強化團隊溝通協調能力,提供支持關懷等紓壓方式,建立人員的價值感與存在感,針對單位常見疾病進行訓練,以避免預期若差的臨床休克,讓新進同仁不再因不安全的工作環境而輕易離職,過程中營造正向的護理工作環境,進而提升護理服務品質,以下是重點任務:
一、提供人員的價值感與存在感
了解單位同仁的優點;成立快速斑馬養成班,讓護理人員找到成就感,具體的說出他人的優點,正向激勵並公開讚賞,調整護理人員執業環境的氛圍,以重拾對工作的熱情與信心,讓每位護理師都能擁有熱情與笑容展現專業與自信。
二、建立單位教育訓練計畫及評值回饋機制
針對單位二年期新進護理人員訓練,建構適切的學習歷程,依各層級不同任務來調整學習進度,並於學習前後給予評值回饋,並強化臨床教師功能與角色,給魚學員具體建議;技術面以實地教學、示範回覆示教後給予回饋,以增強其技術的熟悉度,隨時追蹤人員進度。
三、建立臨床病人問題集
收集單位臨床照護常見問題,形成教案案例,促使單位人員進行討論,並於回饋後呈現文字檔,收入資料夾中,讓單位同仁或新進人員遇相關問題時有跡可循,提供相關支援及其輔導,以降低護理人員臨床上期待落差導致的現實感休克。
四、增強觀察病人照護需求及關懷技巧
每日晨間會議,導入單位重點事件的教育引導,刺激人員關懷他人及提升敏感度,利用一分鐘時間,鼓勵護理人員在照護病人時能發揮專業上的預判,及找發現問題與解決,能與醫護團隊及病人有足夠的對話,並讓單位護理人員落實照護之標準。過程中的異常事件研討、申訴事件等改善須及時討論與宣導;立即處理或提供相關醫療資訊利用(護理相關諮詢、整合醫療團隊、營養需求及進食情形、出院動向與輔具租借…等)。
五、提供賦權能力
單位同仁達共識,擁有自我排班機制,成為自己排班的主人(賦權);派班上予安排資深人員及中生代、資淺人員為各班組合,使資淺人員有尋求管道;資深與中生代有相護替代機制,以代理臨床教師制度給予新進人員適當的教學資源,鼓勵學習與討論,引發團隊溝通技巧與互動的增進。
六、增強觀察病人照護需求及關懷技巧
增加同仁互動機會,平日護理工作環境複雜且壓力大,將相關聯誼活動列入年度計畫中,讓同仁有相互認識機會,增進情感交流,如春酒餐會、迎新送舊餐會、聖誕節交換禮物等,並利用相片或影音紀錄讓人員感受在單位的正向支持的能量。
因此,四位新進人員均如期留任本單位,進而提升團隊照護精神與向心力;並榮獲102年度佳里奇美醫院全院績優表揚件數第一名單位及有效降低單位跌倒及非計畫管路移除等異常事件。雖然新進護理同仁偶爾會出現臨床休克現象,但身為護理管理者應深入了解與協助走出困境並持續的塑造正向的工作環境,增加互動與彼此認識讓關係更為緊密,打造一個信任和支持的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