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院‧7A病房 溫怡雯護理師
資料保密或病情保密在臨床上常見的交班事項之一,不管是家屬要求對病人病情保密或者是病人要求對家屬病情保密,都是出自保護對方的心靈情緒而提出的善意要求。尤其是對「病人隱瞞病情」通常都是家屬擔心病人情緒會大受打擊、擔心病人會不堪負荷或者是希望病人快樂的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等所提出的「溫馨要求」。
這次所照護的是位年邁七十歲的爺爺,初次入院就被診斷為胃癌末期,住院期間主要陪伴爺爺的也是位年紀將近七、八十歲的婆婆,但是在爺爺住院期間所有解釋病情的對象、治療決策者都是爺爺的兒子。兒子還特地交代千萬不可以讓爺爺和奶奶知道病情,要求隱瞞,只告訴他們是胃炎。就這樣,每當病況有新的進展兒子就會來聽病情解釋,有需要新的檢查或治療兒子就會來簽同意書。感覺看似平順的治療過程,但其實暗藏的需要被關懷的無助情緒。
那天一早爺爺就被通知要去放置PICC,這是爺爺入院後第一次做侵入性的治療,檢查前的所有準備都備妥了,不管是同意書還是抽血值都已經準備完成。檢查前有向家屬做完整的解釋,完全在兒子同意之下才安排檢查,但是唯一欠缺的就是向爺爺奶奶做解釋。兒子因為要上班,所以都是奶奶在陪伴。
當奶奶被告知爺爺要去放『針』了喔!除了一臉疑惑之外,心中滿是錯愕!為什麼忽然要放針?那是什麼?會不會危險?奶奶都如此錯愕了,更別說是爺爺了!一下子真的無法一一說清楚,但只知道是兒子同意的,所以爺爺奶奶也是半聽半懂、半推半就的情況下,被送去做PICC了。
但慶幸的是,隔壁床的年輕病友,住的比爺爺久,也許多多少少的都有聽見爺爺的病情解釋,對爺爺的狀況和檢查或許也都略懂一二,當他看見爺爺和奶奶倉皇的模樣,自告奮勇的說要陪他們一起下去做檢查,如果有什麼問題也好有個照應。我們都知道,如果真的有狀況,這位病友不能做任何決定!但是,此時此刻,他卻給了爺爺奶奶最好的心靈支持和力量。他已經幫爺爺奶奶解決心中最大的狀況~~就是恐懼了!
後續也發現爺爺奶奶的話語和互動好像也變少了!奶奶每每都兢兢戰戰的坐在陪客椅上看著爺爺,擔心爺爺會有甚麼閃失,爺爺都若有所思的在病床上不發一語。彷彿是彼此都知道些事情,卻又擔心多說什麼會揭穿秘密。 那天突發奇想的來讓他們有點互動來打破沉靜,一早就讓奶奶來協助爺爺刷牙洗臉,也讓爺爺就像在家一樣,看看晨間新聞、看看窗外的太陽。終於奶奶開口了:『お父さん、あなたは私が誰だか知っている?』(爸爸,你知道我是誰嗎?) 爺爺:『あなたの母親』(你是媽媽呀!),這時候奶奶早就熱淚盈眶,握著他的雙手、輕輕的親了爺爺的臉頰!簡單的一句話,卻是照麼難得珍貴。這時候雖然也是沉默,但心的距離卻是很近的。
這一幕也觸動我心深處,讓我一直無法忘記。我在想,奶奶的眼淚到底代表著什麼涵義?是不捨?是對未來無助?對疾病無望?還是羈押心中已久的壓力紓發? 隱瞞病情原本是出自美意,但是如果演變成恐懼、焦慮和多了一道無形的芥蒂,就應該好好思考它原本的真諦!「隱瞞病情」是病人需要的?還是只是家屬想要的?「隱瞞病情」真的可以讓病人快樂又無憾的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嗎?這麼多的治療和家屬的探望,病人是真的會不知道自己身體的狀況和病情嗎?
如果換個角度,讓病人知道病情,但是也讓他知道,遇到問題有我們陪他一起面對,這樣真的還會是脆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