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室 陳思怡護理師、陳子玉護理師、吳芳怡護理師、蕭蕙莉護理長

| 血液透析室護理創新作品 申請日期:100-03-28 | |||
| 一、申請者基本資料 | |||
| 姓名 | 陳思怡、陳子玉、吳芳怡、蕭蕙莉 | 單位 | 血液透析室 |
| 二、作品說明 | |||
| 名稱 | 管路固定輔助帶 | 創作日期 | 990601 |
| 作品創意 | 管路滑脫會造成病人血液流失、感染、空氣栓塞、休克,更嚴重的傷害。臨床上皆以紙膠黏貼管路,對皮膚過敏、乾燥、水腫,意識不清或躁動的病人,易造成紙膠捲曲及脫落,致滑脫事件頻傳。團隊為加強管路固定創作「管路固定輔助帶」,預防管路的滑脫,維護透析安全。 | ||
| 文獻查證及學理依據 | 醫療品質促進會(2004)將病人安全定義為降低來自照顧者及治療的疏失,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傷害。非計劃性拔管或滑脫的異常事件,輕則需重新插針,重則對生命產生威脅(陳,2009)。因此如何促進管路照護安全乃成為高流量、高重要性的醫療品質促進目標(王等,2007)。 | ||
| 創新或改良設計流程 | 取剩布依加壓止血帶剪裁縫製,依病人的手臂及大腿長寬測量固定帶大小將魔鬼貼縫上,將鈕釦縫在固定帶上以擋針管滑出,經實際操作發現其力道小且圓弧難控制,無法固定針管,團隊重新檢討並尋找材料,發現電線固定夾較穩固及服貼,故將固定夾以強力漿糊黏在縫製好的固定帶上,自然風乾。實際用於病人身上,確實可固定病人的針管不會造成不適,且具止滑效果,故依不同部位及方式製作多樣成品(包含大腿、上臂、前臂,樣式有上拉式、下覆式)。 | ||
| 專業適用性及推廣價值 | 將「管路固定輔助帶」試用30位意識不清及躁動不安、經常翻身的病人,病人表示透析中不用再害怕翻身時針會拔出、也減少紙膠造成的皮膚不適。護理人員表示對躁動及常翻身、水腫病人非常有用,增加安全性及成就感。缺點為多一步驟,團隊製作彩色單張及使用方法供參考,人員反應良好,使用次數增加,使用率提高至90%,意外滑脫事件降到零。暫時性雙腔導管的病人因管路常不順,使用「管路固定輔助帶」後完成療程,改善凝固及提升透析品質。 成本=免費的布+電線固定夾10元+魔鬼貼3元共13元。 |
||
1.固定輔助帶製作方法:
1.1 材料準備:寬2.5公分布3條(手臂用-長25公分 X 2,大腿用-長35公分X 1)
、電線固定夾3個(手臂用單管X 2,大腿用雙管X 1)、魔鬼氈
3~4組、縫線1組、縫針1支、三秒膠1瓶。
1.2 製作方法:
1.2.1先將布條兩端縫上1組魔鬼氈,大腿之輔助帶可依尺寸多縫1組以增加使用
彈性。
1.2.2 用3秒膠將電線固定夾黏於布條一端近魔鬼氈處,完成輔助帶製作。
※ 管路固定輔助帶完成品如下圖:
![]() |
![]() |
| (手臂用) | (大腿用) |
![]() |
![]() |
| 管路固定輔助帶(手臂) | 暫時性導管管路固定輔助帶(大腿) |



